jí lí yào jiǔ
2 藏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Jili Yaojiu
2.2 英文名 2.3 標準編號WS3BC033695
2.4 處方蒺藜 1500g 青稞 500g
2.5 制法將蒺藜 1000g與青稞混合,加水約4000ml煎煮,濾過,濾液放置稍溫(約 25~35℃),下曲發酵。再取蒺藜 500g,加水約1000ml,煎煮湯液,濾過,濾液冷至25~ 35℃,慢慢兌入以上發酵液中,置熱處(約40~50℃),密封貯藏6~8天,即得。
2.6 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液體;氣香,味酸、辛。
2.7 檢查應符合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6頁)。
2.8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用於腎隆,濕痹,風濕性關節炎,腎炎, 慢性盆腔炎,月經不調,白帶。
2.9 用法與用量壹次50~100ml,壹日2次,早晚服用。
2.10 規格每瓶重500ml。
2.11 註意如病人患有心臟病,服用時將肉豆蔻 25g、羊小腿骨 25g熬汁兌入酒內。
2.12 貯藏密閉,置陰涼處。
青海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古籍中的蒺藜藥酒 《本草新編》:[卷之二(商集)]蒺藜子藜子,味甘、辛,氣溫、微寒,無毒。沙苑者為上,白蒺藜次之,種類各異,而明目去風則壹。但白蒺藜善破癥...
《本草經解》:[附余考證]蒺藜綱目稱刺蒺藜。子有三角。所在有之。治風明目。其白蒺藜生同州沙苑。子光細微綠。補腎治腰痛雲。今人稱刺...
《本草求真》:[上編卷三散劑]驅風(隰草)白蒺藜滋補肝腎兼散風邪逐瘀沙苑蒺藜益精強腎白蒺藜(專入肝腎。兼入肺)。質輕色白。辛苦微溫。...
《炮炙大法》:[草部]天麻(透明者良天麻十兩用蒺藜子壹鎰緩火熬焦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於瓶中上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
《本草圖經》:[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