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試論人文素質的概念以及人文素質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試論人文素質的概念以及人文素質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壹、人文素質教育的概念

“人文”壹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易經》,其中說到“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裏的“人文”,就是人類創造的文化,它是人類實踐能力、方式及成果的總稱。它既體現在物質方面,也體現在制度和精神方面。

目前對人文素質教育壹詞的解釋在各類文獻中尚無明確概念,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將人文科學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也有學者將它簡單概括為:“就是旨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從中可以看出,這兩種定義都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將人文素質視為人的素質組成之壹來看待的。

壹般認為,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現代的"人文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科學主義"、"金錢拜物教"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它相對於"科學主義",強調的是關註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人本主義;相對於"工具理性"或"技術理性",強調的是價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對於實用主義,強調的是註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義或浪漫主義。"科學"、"實用"與"人文"、"理想"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價值向度。

正如孟子所說:"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盡心上》)人文素質是人對生活的看法,人內心的道德修養,以及由此而生的為人處世之道。

人文素質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

具備人文知識

人文知識是人類關於人文領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歷史知識、文學知識、政治知識、法律知識、藝術知識、哲學知識、宗教知識、道德知識、語言知識等。

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撐人文知識的基本理論及其內在邏輯。同科學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強的民族色彩、個性色彩和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蘊涵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產生和形成的。學會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是人文素質的壹個重要方面。與科學方法強調精確性和普遍適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強調體驗,且與特定的文化相聯系。

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產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基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類文化或文明的真諦所在,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從根本上說都是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

在人文素質4個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文化的關系時,突出人是主體的原則;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以人各種需要的滿足為最終訴求,強調人是目的的原則;在人與物的比較中,突出人高於物、貴於物的特殊地位,強調精神重於物質,人的價值重於物的價值,生命價值優先的人道主義原則和人本主義原則;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強調相互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則。人文素質的形成主要有賴於後天的人文教育。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現狀與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壹)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現狀

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現狀不容樂觀。人文素質教育尚存在較大差距,“人文/社會學科缺乏癥”越來越嚴重,表現在不少學生行為不文明,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處理人際關系,甚至存在壹定的心理障礙,對民族歷史優秀文化、優良傳統了解甚少。

(二)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人文素質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跨進高等學府的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備壹定的專業素質,而欠缺人文素質,最終只能成為人們所說的“機器人”、“工具人”、“單面人”,因此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由於自然科學主要是依靠邏輯思維,其思維方式往往是收斂的、確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會科學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維,其思維方式常常帶有發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可使大學生經常進行兩種思維方式的交差、互補訓練,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這對於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事實證明,超壹流的科學家身上蘊聚著超壹流的人才素質,他們是科學家,同時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養的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如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地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不僅是壹位建樹卓越的學者,而且還是壹位偉大的哲學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為人類歷史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們,如居裏夫人、愛迪生、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錢學森等,他們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在科學本身,還在於他們偉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貴品格。因此,大學生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將關系到所學專業上的成就,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和開展創造性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可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人文素質是壹種基礎性素質,它對於其他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很強的滲透力。人文素質對於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表現在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還表現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等幾個方面。

(三)良好的人文素質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是人的發展進壹步走向全面發展的時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離不開人的人文素質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質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亦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內容,也是人的其他方面(如專業能力、業務素質)發展的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專業能力、業務素質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發展的條件,而人的人文素質,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認識能力、文化教養,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發展的標誌。高雅的人文修養可使學生自覺關懷他人、關懷社會、關懷人類、關懷自然的意義和價值,逐步具備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斷由必然王國向全面發展的自由王國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