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ommon Duckweed 、HERBA SPIRODELAE
科名:浮萍科 Lemnaceae
葉狀體對稱,倒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長2—5毫米,寬2—3毫米,有不明顯的3脈,兩面綠色;根鞘無附屬物,根尖鈍形。果實近陀螺狀;種子有深縱脈紋。
花期6-7月。 廣布全省,在我國各省都是常見的水面浮生植物。
全草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飼料。
來 源:為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
功 效:發汗,祛風,行水,清熱,解毒。
主 治:治時行熱癰,斑疹不透,風熱痛疹,皮膚瘙癢,水腫,經閉,瘡癬,丹毒,燙傷。
性味歸經:辛,寒。①《本經》: "味辛,寒。"②《別錄》: "酸,無毒。"③《滇南本草》: " 性寒,味苦。"④《醫林纂要》: "辛,平,有鹹味。"
入肺經。①《綱目》: "入肺經。"②《雷公炮制藥性解》: "入肺、小腸二經。"③ 《本草求真》: "人肝、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l~2錢(鮮看0.5~l兩);搗汁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研末撤或調敷。
用藥忌宜:①《本草經疏》:"表氣虛而自汗看匆用。"②名本草從新》:"非大實大熱,不可輕試。"③《得配本草》:"血虛膚燥,氣虛風痛,二者禁用。"
別 名:蘋(《爾雅》)、水萍、水花(喀本經》)、浮萍、藻(《爾雅》郭理註)、萍子草(《補缺肘後方》)、水自、水蘇(《別錄》)、小萍子(《本草拾遺》)、浮萍草(名本草圖經》)、水蔡(《品匯精要》)、水簾、九子萍(《群芳譜》)、田萍(《中藥誌》)
處方名:浮萍、浮萍草
商品名:紫萍:又名紫背浮萍。腹面呈淡綠色至灰綠色,背面呈棕綠色至紫棕色者。以色綠、背紫、幹燥、完整、無雜質者為佳。
青萍:又名綠背浮萍。葉狀體腹背兩面均呈綠色者。以色綠、幹燥、完整、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我國各地都有分布。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6~9月間撈取,曬幹。
拉丁名:藥材 Herba Spirodelae原植物①紫背浮萍(《聖濟總錄》)Spirodela polyrr-hiza Schleid. ②青萍(《世醫得效方》)Lemna minor L.
考 證:出自《唐本草》①《唐本草》:"水萍者,有三種:大者名蘋;水中又有蔣菜,亦相似而葉圓;水上小浮萍主火瘡。"②《本草拾遺》:"小萍子是溝渠間者。……《神農本草經》雲水萍,應是小者。"③《綱目》:本草》所用水萍,乃小浮萍,非大蘋也,陶蘇俱以大蘋註之誤矣。萍之與蘋,音雖相近,字卻不同,形亦沮別。浮萍處處池澤止水中甚多,季春始生。壹葉經宿,即生數葉,葉下有微須,即其根也。壹種背面皆綠者。壹種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萍,入藥為良。七月采之。po紫背浮萍,七月采之,揀凈,以竹篩攤曬,下置水壹盆映之,即易幹。"④《本草求真》:"浮萍,燒煙辟蚊亦佳。但氣虛切勿近企巴。"
生藥材鑒定:顯微鑒定:葉狀體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微彎曲,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5-7 個。下表皮細胞垂周壁近平直,無氣孔。上表皮內側的葉肉細胞類多角形,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3-30μm,有的細胞較大,長圓形,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17-100μm,近下表皮細胞處為通氣組織,由薄壁細胞組成,有大的細胞間隙。
中藥化學成分:紫背浮萍含醋酸鉀及氯化鉀"及碘、澳等物質"。青萍含多量維生素 B1、B2、C等水溶性維生索",木犀草案-7-口-葡萄糖貳、8-經基木犀草案-8-β-葡萄糖貳等黃酮類及碘、摸等物質。其多糖是D-洋蕪萎糖(D-Apiose)的豐富來源。尚含樹脂、蠟質、圖類、nj6綠素、糖、蛋白質、粘液質、鞠質等。全草主要含葒草素(orient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monoglucoside)、牡荊素(vitex-in)、大波斯菊甙(apigenin-7- monoglucoside,cosmosiin)等,另含鞣質,以及類脂化合物,其中含亞麻酸、棕櫚酸、亞油酸等。尚含β-胡蘿蔔烯(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醋酸鉀、氯化鉀。
中藥化學鑒定:取本品乙酸提取液,蒸幹後加蒸餾水溶解,加鎂粉少量及濃鹽酸2滴,加熱至沸,顯橙色。(檢查黃酮類)
備註
(1)用於外感風熱及麻疹透發不暢等癥,臨床常與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應用。對風熱癮疹亦可內服、外用。浮萍能泄熱利水,故對於水腫而有表熱者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