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壹種情況下,重要的是開始。魯迅先生曾說過,嬰兒學走路的第壹步總是又歪又醜的。但是,母親絕不會因為孩子長得醜,就讓孩子邁出第壹步。即使是我們學習給初學者寫詩,也要像嬰兒學步壹樣,勇敢地邁出第壹步。不邁出這壹步,就永遠站在想做卻做不到的詩歌的門檻之外。如何邁出第壹步?大致有三種情況:
壹是快速起步。不用等到“熟讀唐詩三百首”再動筆。讀了壹些詩,心裏就有了那種激情,就不用管對比法和押韻的要求,用打油詩、順口溜或者“四不像”把自己想說的寫出來就行了。等古典詩詞讀多了,熟悉了,逐漸掌握了詩詞的意境、表現手法、詩詞詞匯、格律元素之後,再對這些原著進行修改。這些作品中的壹部分,雖然規則不規範,但簡單自然地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不需要重新加工。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雕”。有條件的話請老師修改壹下,請他解釋壹下為什麽要這樣修改,這樣登機可能會快壹些。開始後,越想寫,越覺得自己底子淺,越驅使自己去讀更多的詩,從而進入上文提到的閱讀和寫作的良性循環。至此,可以說旅程已經開始。
二是跟風。就像先臨摹再學書法、先臨摹再學繪畫壹樣——結合讀詩,選擇符合自己思想觀念的詩歌,根據其句式、層次、押韻,填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很多詩歌造詣很深的人偶爾也會用這種方法,比如毛澤東陸遊的《示子》:
我知道當我死的時候,地球上的壹切都與我無關。但唯壹讓我心痛的是,沒能看到祖國統壹。
王師把中原日定在北方,所以別忘了告訴奈翁關於家族祭祀的事。
步原韻寫為:
人類今天已經上了太空,但是看到同樣的五大洲卻很難過。
愚公壹掃食蚊日,別忘了告訴馬翁公祭的事。
“九壹八”後,魯迅批評國民黨從北平運文物,不許大學生出逃,放了崔豪的黃鶴樓:
昔日的仙女已乘黃鶴飛走,只留下壹座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千百年來不見悠悠白雲。
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因陽光照射而變得清澈,鸚鵡洲被甜美的青草覆蓋。
但我向家望去,暮色漸濃。河上籠罩著壹層薄霧,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憂郁。
根據原句,該劇是這樣寫的:
富人都是靠文化走的,這裏沒有文化城。
文化壹去不復返,千年古城荒蕪。
專列車隊的前門站滿了倒黴的大學生。
哪裏能抵擋日本人的薄厚習俗?沒有人對煙花場感到驚訝。
這種直接模仿,初學者很難達到上面兩首詩的水平,總是歪歪扭扭的像個學步的嬰兒。別擔心,這就像臨摹壹幅畫,妳會得到妳想要的。用這種方法入手的同誌要註意:在掌握格律之前,尤其是學會識別平、上、曲、晉四聲之前,不要用五絕、五絕、七絕、七絕、詞牌等名稱來標註自己的作品,因為這類作品往往格律不規則,尤其是水平不壹致的時候。如果上面的名字被標出來發表,懂米的人會覺得是個笑話。這種方法可以分兩步走:先管住壹頭——讓畫出來的葫蘆能充分深刻地表達感情,再註意格律,讓格律盡可能嚴格。
三是部件組裝。就是把自己背過的詩、句、詞組合起來,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某老同誌退休後,擔心接班的年輕幹部不稱職,但事實證明他們不僅稱職,而且幹得非常好。這位老同誌並不十分感動,想寫壹首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於是他從毛主席和朱先生的詩中選取了適當的詩句,組合成壹首四言詩:
誰在空中舞著彩練,風卷紅旗過痕。
我們黨的英雄真的是輩出,我們從來不擔心太陽穴和發斑。
第壹句話摘自毛主席的《菩薩馬哈蒂爾》。第二句話摘自《碎玉蘭花》。廣昌路”;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摘自朱總司令的《攻克石門》。前人詩集自古有之,今人常試。董老是我黨領導人中為數不多的前清朝舉人之壹,他有著深厚的古文功底。如他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碑文》是杜甫的24首五言詩合集,分五古六章,歌頌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
子負濟才,(送唐十五誡給賈代朗)
萬裏風雨。(大雨)
建立巨大的聲譽,(北伐)
有壹顆堅強的心,拒絕去做。(為朋友演奏)
看事思故國,(招待所)
在壹萬名青少年眼中。(不要用張十三封)
低枝低果,(何將軍山林之行,十篇之二)
蠕變很容易被束縛。(發消息到江外草堂)
版建築勞務,(尼公山)
這座大房子被粉刷了。(衡山縣文選王渺新校為盧仔)
所有的生物都是又老又矮的棕色,(巧玲)
小舒對外發聲有益。(送顧八芬文學到洪濟洲)
甘昆重復了幾次,(蘇大桓訪江浦)
和歲月壹起。(發送消息)
壹個骨瘦如柴的青年,(衡山縣王文軒寺新學校的校名是盧仔)
回來刮榛子和雜草。(草堂)
危難之時,人來,(送判官從迪亞到河西)
六合有家。(插頭後)
隔海千年,(張九齡《八愁詩》)
我美麗的桃花和梅花。(西青)
山美不勝收,(五集)
意思真的是這樣。(插頭簧片)
往下看,卻生氣,(和先生們壹起爬慈恩寺塔)
萬裏都是水。(回憶鄭南)
寫詩也是壹種很高的藝術技巧。妳必須閱讀大量的名詩,深刻理解,背得好,記得牢,用得活,這是初學者很難做到的,但妳可以通過借用古詩或詩詞中的詞語來學習作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借用句有兩種:顯性借用和隱性借用。
借名就是直接介紹古詩詞,或者稍加改動,用在自己的詩詞中。比如毛主席《七律》的結局。解放軍解放南京》上寫著:“天若有情,天必老,人間正道滄桑。”最後壹句直接借用唐代李賀的《漢書金銅仙歌》:“若在情,則老矣。“下壹句在。再如《浣溪沙與柳亞子先生》中的“唱壹聲雞叫天下白”,是李賀《致酒令》中“唱壹聲雞叫天下白”的微變。《七律》中“我要做壹個孤獨的夢”這句話。《答友人》用的是李白《夢裏登天目山》中“吾心吾夢在吾嶽”這句話。”《賈誼》中賈的曲子是語無倫次的,用李商隱《賈生》中“賈的曲子更是語無倫次”的句子。
暗裏借,就是把古詩拆成壹部分,再組裝成壹部分,用在自己的詩裏。這種偷偷借用,很難壹眼看出。別人的作品我不敢猜。在這裏我不想回避自我推薦。先說我自己的。寫詩可以從零件組裝開始。到現在我還保持著老習慣,壹有想法就翻遍自己的記憶,搜索挑選適合表達自己感情的詩詞歌賦,然後改編組裝,尤其是娛樂類的,基本都是組裝品。
急,就是來不及懷,直接在內存裏找零配件組裝。從李白、杜甫那裏很難找到合適的備件,也可以從老壹輩革命家的詩詞裏搜索,壹半像背詩,壹半像塗油,東拼西湊在壹起,馬上就地做壹個工作。
這樣比較容易上手。如果以“快速入門”、“抄葫蘆”等方法入手,那就得經過“零件組裝”的階段,才能踏入門檻。要用這種方法入手,必須準備壹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閱讀相當數量的詩歌和古典文學作品。
如前所述,現代人用古典詩詞作為抒發感情的工具,不僅是模仿它的框架結構,更是選擇它的建築材料,也就是選擇古典詩詞的詞匯。“人生七十古稀”(杜甫《曲江渡酒》)可入詩;“壹個雞蛋3.80元壹斤”不像詩。“聽詩有什麽意義?吳娃老是勸我喝酒。”(白居易《城中宴》)是詩;“卡拉ok先生演唱,高級香檳蜂蜜伴奏。”雖然水平和水平壹樣,對抗也還可以,但不是詩,只是壹記耳光。詩歌和油畫的區別不在於是否符合規律,而主要在於是否具有藝術美和意境深遠。相傳唐朝有個叫張的人,以榨油為業。他叫張大有,能夠寫關於雪的詩。
河壹般,井黑。
黃狗白,白狗腫。
愛新鮮感的心理自古就有,就像幾年前聲嘶力竭地唱電影《紅高粱》。這首詩壹下子流傳開來,壹舉成名。當時很多人和後人都願意效仿,所以以始作俑者的名義把這首低俗的詩叫做打油詩。至於有些人表示謙卑,稱自己的詩為畫油,那是另壹回事。當妳開始學寫詩的時候,難免會有壹股濃濃的油膩膩的味道。隨著閱讀詩詞和古典文學作品的增多,高雅文字的積累,應用技巧的錘煉,油味會越來越淡,越來越濃。
這裏要說明兩點:第壹,歌詞不僅不排斥俗語、俚語,而且為了增強詞的魅力,還藝術地使用了口語詞。這個問題後面會詳細討論,這裏就省略了;第二,雖然舊體詩語言高雅,但有些詩歌,尤其是政治諷刺詩,有意添加“油味”,以增強幽默諷刺的藝術效果。古詩裏有很多例子,比如唐代曹野的《官倉鼠》:
官府糧倉裏的老鼠,像壹桶米,見了人要開糧倉,不跑。
運動員沒有食物,人民挨餓。誰會把朝鮮送進妳的嘴裏?
這首詩用的是口語,歌頌了官場倉鼠,畫出了貪官的形象,也罵了當時的貪官。
宋代大詩人蘇軾《Xi·希爾左》;
每個人收養兒子都想聰明,我被聰明耽誤了壹輩子。
只希望這孩子憨厚老實,無災無難達公。
詩人用它來表達對官海沈浮的無限感慨;放莊於諧,說反,以“子”諷刺“愚直”“無災無難”。
再比如魯迅的《學生與玉佛》:
寂寞空城,倉促搬古董。
老板言過其實,面子靠脊梁。
驚雲,出走只為自己惋惜,
不是玉佛,壹文不值。
1933年初,日軍占領山海關,北平危在旦夕。國民黨政府急忙將故宮文物和團城玉佛運走。同時斥責大學提前放假,學生逃課:“調查大學生作為人民的骨幹,假裝打擾自己,破壞校規……”。魯迅寫了上面這首詩,並鞭撻了它。
加油還能以幽默體現音樂人的生活態度。聶紺弩,無產階級革命老戰士、作家,參加過“八壹”南昌起義,在1957遭遇厄運,在十年浩劫中遭受肉體折磨。在北大荒“勞改”期間,他寫了許多格律嚴整的七律,或夾雜典雅,或點綴典雅,反映出他在逆境中從不悲觀,對生活充滿樂趣,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和遭遇同樣厄運的萬梅子壹起鏟起了糞,寫下了兩部七律,其中壹部記載於此:
妳帶著妳自己的勺子,妳自己的仆人挑選妳自己的,趙巖陽臺上的雨在沙沙作響。
兩手壹高壹低,香味又細又濃。
雪春掩鼻,蠅伏仲夏。
澄清天下我曹之事,豈肯赦穢?
全詩用油彩描畫,其中巧妙地運用了幾個典故:“燕昭臺”:相傳燕王建臺,邀天下學者,名曰黃金臺。詩人用它比喻黃色的糞堆,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春雪》:將戰國時期楚國的高級音樂《春雪》的詞序對調,以象征兩位遭遇同樣不幸的文人,與“蠅夏”作鬥爭,妙趣橫生。《澄清天下》:後漢書:“(範)登車搜集資料,有澄清天下之誌。”為了表達詩人對冤屈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他還充滿了革命軍人的情懷。這樣的詩,沒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沒有淵博的古籍知識,沒有嫻熟的藝術技巧,是寫不出來的。
聶紺弩認為寫詩是娛樂性的,完全不用油等於“自討苦吃”。我覺得這是給已經有壹定古典詩詞基礎的人看的。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油畫是高級的,和那種不講對比,不講繁華,不講節奏的油畫完全不同。所以,學完詩歌,首先要在基本功上下功夫,多積累古典詩歌詞匯。如果我們卡在壹個低級的油腔裏,就很難上路。功夫深了,就會飄逸,油恰到好處,揮灑自如。
起步後,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快速上路。練習需要壹點外界的推動。比如,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壹個詩歌班,號召成員在壹定時間內寫幾首詩,選出壹批比較好的作品來發獎。再比如喜歡詩歌的朋友互相唱歌,妳唱壹首,我唱壹首。因為看朋友的作品,往往會引發自己的詩意思維,同時覺得“來而不往非禮也”,不得不社交。在演唱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前輩的好作品。比如王維的《與賈舍人的清晨》,劉禹錫的《揚州第壹宴賞樂天》,白居易的《五個故事》,都是和聲的作品。還有壹種方法就是給自己施加壓力,規定每周或每月寫幾篇練習。學詩,開始後,不停歇很難上路。
詩歌考到什麽程度才能及格?不要設定太高的起點標準。如果妳滿足以下三個標準,妳將通過:
第壹,要有真情實感。對詩歌的評價有所謂的“三真”,即真情實感、真積實力、真悟。真情實感,就是說寫詩的時候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照搬別人的。真正的長時間積累實力,也就是說要真正的努力,長時間的積累知識。俗話說“壹個分心導致九個出汗”(郭沫若)。頓悟,也就是說不守舊,有自己的新意,所謂“意必出”,“意新語工。”這其中,實力和見識的長期積累,是無法對新手提出那麽高的要求的。但是真情實感是最起碼的要求。從壹開始,路就必須是直的——妳所寫的,必須是客觀現實與妳心靈碰撞的火花,從妳的胸膛流向妳的筆端;
第二,表達真情實感,不是用政治口號或者時髦名詞(詞語可以適當使用),而是盡量使用生動優雅的詩歌詞匯。
第三,規則基本達標。初學的朋友也問過這個問題:先學寫詩,還是先學作詞?壹般來說,要先學寫詩,再學填詞。詩是按規矩寫的,詞是按樂譜填的。壹首詩的字數是五七個,句子的數量是四個、八個、十個以上、六個。單詞就復雜多了,有幾千個詞匯,常見的有幾十個,而且詞匯是比較嚴格的規則。如果妳學著寫歌詞,妳可以有廣泛的選擇,適當地表達妳的感受。但如果沒有打好區分四聲的基礎,規則也沒有調整自如,寫歌詞就會覺得太拘束。
詩歌和壹切文學藝術壹樣,生活是“源頭”。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壹定的觀察分析現實生活的能力。在吸收前人遺產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學好、學好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