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註釋補充說明

古籍註釋補充說明

(壹)漢代筆記與唐宋書

由於語言的發展和聽寫抄寫的失誤,漢代的人無法完全理解先秦時期的古籍,於是有人做了筆記。雖然漢代的註釋大多是儒家經典,註釋者的思想也受到儒家思想的限制,但由於時代更接近先秦,所以對詞語和句子的解釋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同理,唐代的人很難理解漢註,於是出現了壹種新的註釋方法“疏”(也叫“義”),既解釋文字,又解釋註釋。宋人也用這種方法。

(二)註意稀疏風格

後人將唐代陸德明經典註釋的註釋、註解出版為《十三經註釋、註解》。以《石矛正義》為例,註釋的體例如下:正文底部排列兩行小字,開頭為《韓茂衡傳》,開頭為《韓正選》註釋,圈後為陸德明註音,“疏”字後為唐孔英達註釋。疏的體例壹般是在經文或註釋的開頭和結尾引用兩三個字來疏,用圓圈隔開,再用“義曰”來疏解。(壹)漢唐人的評論

1.內容:漢唐人的註釋以訓詁為主,補充讀音,也說明大意。唐代發生了壹些變化,有的側重於指明典故和壹些詞語的來源,有的側重於闡明哲學思想。

2.範圍:漢註始於經典,後逐漸擴大。到了唐代,他們除了疏經之外,還對子書進行註釋,對漢代以後的古籍也進行註釋。

(二)宋人的言論

風格與漢唐大相徑庭,常以註釋發揮其政治哲學思想,被譽為“六經註我”。

(三)清代筆記

1.詳細可靠。有學者對文字、音韻、訓詁進行了深入研究,註釋體例發生了變化,偏重材料,方法上有所進步。所作的註解大多詳實可靠,故稱“樸學”。但有些是不可避免的。

2.註意整理。

【附】兩個校勘術語:(1)“燕文”,指古籍中誤加的詞語。②“脫文”指脫落的字。

四、舊註中的常用術語

(1)曰、為、知:用於解釋或辨析同義詞,相當於“知”。解釋的話在後面。

(2)述謂:用來說明前面的詞所指的範圍或比喻,相當於“所指”、“所言”。首先是被解釋的單詞。

(3)外貌,外貌:表示解釋是形容詞,相當於“的外貌……”。

(4)猶:用來解釋同義詞是用同義詞來解釋的,或者是用引申來解釋本義。被註釋的詞和被註釋的詞的意思不完全壹樣,相當於“等於說”。

(5)言傳身教:常用於聲樂訓練中。

(6)讀為、讀為、讀為、讀為:用於註音(註與註字不完全諧音)。讀就是讀:用這個詞解釋外來詞,有註音和釋義;讀if,讀like:主要是註音,偶爾用這個詞解釋外來詞。

5.對舊筆記的態度

理解舊筆記的局限性;不要抹殺古人,也不要迷信古人。吸收其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