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3月,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河南省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9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體育改革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逆境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黃河中下遊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河南省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重點學科開放研究中心、中原發展研究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心、英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文藝學研究中心、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天然藥物與免疫工程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區域模擬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心理與行為實驗室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納米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協同創新中心、“新型城鎮化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黃河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作物逆境生物學協同創新中心 科研論文發表 從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數據庫(簡稱SCI數據庫)檢索統計得知,河南大學2008-2011年***有1265篇科技論文被Web of Science收錄。
2011年,河南大學當年被Web of Science數據庫收錄的論文有345篇。根據文獻類型的統計分析可知,該校發表的1265篇科技論文,以普通論文(98%)為主。
河南大學2008-2011年發表的科技論文總被引次數為2790次,篇均被引用次數為2.21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數達到697.5次。
科研成果&項目 2011年9月,河南大學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機理與調控的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1年度項目立項,這是河南省“973”計劃項目作為首席單位的重大突破。曾先後獲得2007年度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壹等獎,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第壹批、第二批評審結果公示結束,由河南大學關愛和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期刊史料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和耿明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與政策研究”雙雙中標,拿下兩個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在河南高校歷史上是第壹次。
截至2013年底,河南大學先後獲批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多項,獲省部級項目550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50多項。 圖書館 基本情況
河南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12年,時為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圖書室。之後隨著學校的發展壯大,先後易名為中州大學(1923)、河南中山大學(1927)、省立河南大學(1930)、國立河南大學(1942)、河南大學(1949)、河南師範學院(1953)、開封師範學院(1956)、河南師範大學(1979)圖書館等。1984年5月恢復河南大學圖書館名稱。此外圖書館先後被評為全國“全民閱讀活動”十佳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先進圖書館、河南省高校自動化技術應用先進單位、河南省高校“閱讀文化典籍,建設書香校園”先進單位、開封市為人師表先進集體、開封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757萬冊,其中紙質文獻354萬冊,電子資源403萬冊(件)其中線裝古籍近18萬冊;外文18萬余冊;報刊合訂本37萬余冊;縮微、聲像、光盤資料1.7萬多件。
館藏特色
河南地方史誌較為豐富;大型古籍叢書基本齊全;珍本孤本稿本鈔本頗具特色,如刻本明成化《河南總誌》、明嘉靖《河南通誌》等為大陸唯壹,稿本《東京誌略》、《汴梁水災紀略》《蕓暉書屋筆記》彌足珍貴。在抗戰時期,流浪中的圖書館就在寶雞市郊為《中國古代科技史》的作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先生提供了《道藏》等文獻的借閱服務。整理出版的《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毀書叢刊》、《四庫未收書輯刊》等***5203冊收錄古典文獻14329種,該館已收藏齊全,形成系列。
圖書館不僅收藏了大量的紙質文獻,而且正在進行KALIS項目“宋代文獻數據庫”的研究和建設工作。圖書館除了繼續保持對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古代史等專業文獻的有效保障外,還逐步形成了以區域經濟學、人文地理學、凝聚態物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植物學等學科文獻征集為重點的態勢,強化了理工科文獻的收藏力度。基本形成了壹個完整的文理並重的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存的文獻收藏體系。
數據庫建設
河南大學圖書館裝載“中國學術期刊”、“維普科技期刊”、“萬方碩博論文”、“數圖電子圖書”“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數據庫20個;整合了原三校圖書館的書目數據、讀者數據資源,實現了三校區書刊資源、數據資源的通借、通還、通閱;自建了“館藏中文書目文獻數據庫”、“館藏中文報刊文獻數據庫”、“館藏線裝古籍書目文獻數據庫”、“館藏英文書目文獻數據庫”等。 學術期刊 《河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從2000年起開設“數學”“現代物理與材料科學”“化學化工”“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生命科學”“自然資源學”“地理科學”“建築環境與結構”等專欄。2007年改為雙月刊,並將欄目調整為“數學研究”“現代物理與材料科學”“化學與化工”“地理環境與資源開發”“生命科學”“自動化基礎理論與信息技術”“建築環境與結構”。在1996—2004年,蟬聯河南省第二屆—第六屆優秀科技期刊獎。2000年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選定為來源期刊,2001年以後又並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和德國《數學文摘(ZMATH)》正式收錄。2004年,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榮獲壹等獎,並被遴選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榮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稱號、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河南省第壹屆自然科學二十佳期刊稱號。2010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河南省第二屆自然科學二十佳期刊稱號。
醫學版:被美國《化學文摘(CA)》正式收錄。2010年、2013年在河南省新聞出版局組織的自然科學期刊綜合質量檢測中,連續兩屆被評為河南省自然科學壹級期刊 。
《史學月刊》
根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期刊信息檢索中心的統計:2003年起,在全國二三千種被轉載期刊中,該刊的轉載量,壹般排前20名之內;最高的2006年,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的復印量排名,2002年起,該刊在歷史地理類刊物中壹直名列第壹。
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同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評審,該刊在歷史學類核心期刊的排名,2000年排第7名,2004年第5名,2008年第4名,2011年第3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計量與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定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4年該刊位列歷史學類第7名,2008年位列歷史學類第6名。
2003年和2005年,在全國期刊評獎中,《史學月刊》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和“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2011年5月,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期刊。
2012年6月,入選國家社科基金第壹批學術期刊資助名單。
2015年9月,榮獲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期刊”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