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解釋日蝕和月蝕

解釋日蝕和月蝕

壹、日蝕

日蝕又叫做日食,是壹種天文現象,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壹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蝕現象。

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全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短暫性失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二、月蝕

即月食,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壹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壹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後。

擴展資料

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發生日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其壹,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農歷初壹)。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發生日食,因為月球運行的軌道(白道)和地球運行的軌道(黃道)並不在壹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

其二,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壹定的角度(日食限)。

百度百科-日食

百度百科-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