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潤土》節選自魯迅寫於1921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壹個魯迅眼中“機警、勇敢、見多識廣”的男孩形象。魯迅先生對“我”和“我的”朋友潤土進行了對比,突出了潤土的形象。相比中年閏土。因為在沒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村,農民生活在封建政權壓迫、剝削、愚弄、毒害的環境中。
作者在1919年回鄉期間,耳聞目睹了中國滿目瘡痍的農村的殘酷現實,在這個風雨飄搖的社會中尋求了三十多年的人生體驗,於是不失希望地寫下了這部悲涼陰郁的小說。文章通過作者的回憶,刻畫了壹個知識淵博、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潤土的形象,體現了作者童年時與潤土真摯而短暫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魯迅先生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至1936 10年10月19),曾用名周章壽,後改名周樹人,本名玉山,後改為育才,曾就讀於仙臺醫學院。“魯迅”是他在1918發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大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作家、思想家、民主鬥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藝術理論介紹、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整理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對“五四”以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壇上,尤其是在韓國和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享有盛譽。他被譽為“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