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國學大師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

中國國學大師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

1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是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他中過秀才,早年學習英、日文,研究哲學、文學受到德國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和文藝思想的影響,其成果在我國近代文化學術事業上作出了壹定的貢獻。1903年起,任通州、蘇州等地師範學堂教習,講授哲學、心理學、邏輯學,著有《靜安文集》。1907年起,任學部圖書局編輯,從事中國戲曲史和詞曲的研究,著有《曲錄》、《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等,重視小說戲曲在文學上的地位,開創了研究戲曲史的風氣,對當時文藝界頗有影響,辛亥革命後以清室遺老自居。1913年起轉治經史之學,專攻古文字學、古器物學、古史地學,先後致力於歷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齊魯封泥、漢魏碑刻、漢晉簡牘、敦煌唐寫經、西北地理、殷周秦漢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釋研究,還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註疏工作。他治史嚴謹,考證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見,主張以地下史料參訂文獻史料,多能發前人所未發,對史學界有開壹代學風的影響,1925年任清華研究院教授,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並稱清華四大導師“教授的教授”。1927年在北京頤和園投水自盡,給中國知識界留下了深深的顫栗和遺憾,也留下了難解之謎。

王國維的學術著作,以史學為最多,文學為最深,文字學為最基本,並涉及其他許多方面。換言之,其殷周制度史、宋元戲曲史、古文字學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而超過了同時代學者的。

2 錢鐘書

錢鐘書(1910.11.21-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號槐聚。江蘇無錫人。早年就讀於教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仁中學。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1935年與楊絳結婚,同赴英國留學。1937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副博士學位。又赴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1938年秋歸國,先後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親時,因淪陷而羈居上海,寫了長篇小說《圍城》和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圍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語譯本。散文大都收入《寫在人生邊上》—書。《談藝錄》是壹部具有開創性的中西比較詩論。與此同時,他在上海暨南大學、中央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執教或任職。1953年後,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所著多卷本《管錐編》,對中國著名的經史子古籍進行考釋,並從中西文化和文學的比較上闡發、辨析。

3 胡適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嗣糜、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4 魯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沒落的封建家庭。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並第壹次使用“魯迅”這個筆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仿徨》等。

5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壹字任甫,號任公,別署飲冰子、飲冰室主人、哀時客、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我國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學者。

6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號孑農,紹興山陰(今越城區)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 蔡元培也很重視勞動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學辦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創辦愛國女校。蔡元培對近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7 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8 陳寅恪

陳寅恪(1890—1969),義寧(今修水縣)人。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陳寅恪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廣泛閱讀經、史、哲學典籍。 陳寅恪長期致力於教學和史學研究工作。他熱愛祖國,治學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在史學研究中寫出了高水平的史學著作,為人們開拓了歷史的視野,對我國史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9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又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1941年皖南事變後,創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膽》等歷史劇和戰鬥詩篇《戰聲集》。

10 馮友蘭

馮友蘭(1895壹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國現代哲學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壹。

馮友蘭於1912年考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頂科部,開始對邏輯學發出興趣,由此激發了他學習哲學的誌向。1915午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在校期間主要研習中國哲學。1919年考取公費留學生資格,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專業。馮友蘭為學早期陸王"心學"和美國杜威實用主義哲學影響,中年以後轉向程朱理學和英國羅素哲學。三十年代他發表的《中國哲學史》,采用黑格爾的方法研究中國哲學史。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馮友蘭努力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繼續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從階級的觀點和民族的觀點的統壹分析和評價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

骨文等,吳梅則為曲詞第壹人,研究並不同於王,隨後為學界正統,堪為壹代大宗師。)

“國學”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系指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者的尊稱,“國學大師”則是指其學問在“國學”研究之範圍內屬於出類拔萃者。同時,“國學大師”不能光看其學問,還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與人品是否統壹,即是否屬於融人品與文品於壹體的“道德文章”者流。以此衡量,近現代的“國學大師” 當首推梁啟超、章太炎、馬壹浮、陳寅恪、錢穆和錢鐘書。另外也有同名軟件《國學大師》,古典圖書集成《國學大師》集成古典圖書2萬種28萬卷約24億字。

/link?url=49E4kfkMoAoLFRmbnFMC_VVM5ZZVu5dSoSgQmLJP7J2-po4ST-EJRqIP4htAk1RqUo0W7a1kFEBTfdmo4_lAB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