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惡心簡介

古籍中的惡心簡介

惡心為癥狀名,壹作惡心。是指感覺胃中有物上拱,急迫欲吐的表現。

惡心常是嘔吐的先兆。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壹:“惡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積飲所為也。……水飲之氣不散,上乘於心,後遇冷氣所加之,故令火氣不宣,則心裏淡淡然,欲吐,名為惡心也。”

《羅氏會約醫鏡》卷八:“惡心者,胃口作逆,兀兀欲吐欲嘔之狀,或又不能嘔吐,覺難刻過,此曰惡心,而實胃口之病也。其癥之因,則有寒、有食、有痰、有宿水、有火邪、有穢氣所觸、有陰濕傷胃,或傷寒瘧痢諸邪之在胃口者,皆能致之。能察其虛、實二者,則得其源矣。實邪惡心者,其來速,其去亦速,邪去則止。虛邪惡心者,必得胃氣復者方愈。且此癥之虛者,十居八九,即有夾食、夾痰之實邪,亦必由脾氣不健,不能運化而然。治者,當知實中有虛,勿得妄行攻擊,以傷胃氣也。”

詳見百科詞條:惡心 [ 最後修訂於2018/4/16 10:51:35 ***841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