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自然無為是《老子》壹書的主旨。
如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據《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人(今河南省鹿邑縣),在老子去世後,苦縣又屬於戰國楚國和漢朝楚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2.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
3.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4.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古代史書的記載不是實時更新,而常常是後世追述。
5.例如,在公元218年去世的樂進被後世追述成在公元221年才出現的陽平郡,就是因為史書采用了後世追述的做法。所以,因為史書的記載不做實時更新,使得老子在世時隸屬於春秋時期陳國的苦縣。
6.被後世追述的方法而劃歸了到戰國時期的楚國或者漢朝時期的楚國。《索隱》:“苦縣本屬陳,春秋時楚滅陳,而苦又屬楚,故雲楚苦縣。”《正義》:“至天漢脩史之時,楚節王純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時屬楚國,故太史公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