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至2011年,學校***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627項,獲得縱向科研經費3276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2項;簽訂技術開發合同236項,爭取橫向科研經費1億多元;發表學術論文7150篇,SCI、EI、STP收錄論文數771篇,出版著作619部;鑒定、評審科研成果121項,獲得國家和地方各級各類科研獎勵97項,授權專利15項。
根據湯森路透集團2012年發布的ESI數據顯示,安徽大學化學學科、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1%,這反映了安徽大學在這兩個學科領域成果豐碩。 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總***1065個,安徽大學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 論文總數為680篇、排名667位,總被引頻次4515次、排名902位。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總***763個,安徽大學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論文總數為716篇、排名588位,總被引頻次為4875次、排名757位。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全校各種紙質文獻約270萬冊(件),其中圖書館入藏有中文圖書約210萬冊、外文圖書20余萬冊、古籍線裝書約13萬冊、合訂本報刊近20萬冊。館藏古籍線裝書中有善本688部9752冊(部分為珍本和孤本),還收藏有《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續編》、《四庫存目叢書》、《叢書集成》、《冊府元龜》、《太平禦覽》、《中華大藏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等大型古籍叢書、類書。圖書館入藏有中外文報刊9000余種,其中解放前報刊670種,核心期刊約700種。
入藏中文電子圖書56.2萬種,112.4萬冊,外文電子圖書4000多種。外文全文電子期刊7000多種(其中現刊3000余種),中文全文電子期刊9000多種,國內外數據庫系統30多種(按出版商計算)。其中大型數據庫有:Elsevier、EBSCO、Springer-Link、PQDD(北美博碩士論文庫)、部分美國學協會數據庫和John Wiley數據庫、OCLC基本組數據庫、BA、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維普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科學文獻數據庫、國研網等。
學術期刊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60年,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大學主辦,是面向全國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大16開,逢單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南京大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武漢大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內外以下十余種重要檢索性文摘和數據庫收錄: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德國《數學文摘》(ZM),俄羅斯《文摘雜誌》(AJ)和《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電子科技文摘》、《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E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等。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 安徽大學校徽原制定於80年代後期。校徽總體上為圓形,中心圖案系學校教學主樓的變形、“1928”系學校創建年份,象征學校的歷史;“安徽大學”中英文文字分別呈弧狀圍繞中心圖案上下。
2003年9月,安徽大學啟用了由藝術系教師設計的新的校徽圖案。本著連續、穩重、現代和簡潔的原則,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圓形構圖(取“通達”、“圓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澤東手書校名,校名的英文譯名及建校時間,還保留了學校重建後教學主樓這壹標誌性建築作為構圖主體,並作適當變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縱深、重疊、延展等基本特點,又與新建磬苑校區的主體建築群由東向西眺望之景觀相似,以示新老校區文化壹脈相承,樓的外形像書、像皇冠,樓前加上壹組半圓形樹冠,更顯高大、深遠而生機盎然。 至誠至堅博學篤行此8字中,有6字出自《禮記·中庸》。“至誠”是傳統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學”“篤行”則被註為“誠之目”,是達到“至誠”境界的行為指南。“至堅”2字提煉自學校乃至時代對人的品格要求,同是達到“至誠”境界不可或缺的意誌力因素。就今天來說,“至誠至堅”是指以誠實、誠信和堅毅、堅定為目標的人生修養過程,可視為對人“德”的要求;“博學篤行”是指以淵博、深厚和篤實、誠篤為指標的學行態度,可視為對人“才”的要求。“至誠至堅,博學篤行”8字聯系起來解讀,雖不外乎“德才兼備”的意思,但通過對“誠”“堅”“博”“篤”的強調,突出了對學習目的實踐和對人成才的道德要求。
安徽大學校訓制定於1996年底。1998年,學校在籌辦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邀請中國當代佛學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了校訓。 安徽大學校歌於1933年創作,由安徽大學校長程演生先生作詞,上海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前身)蕭友梅先生作曲。
歌詞:
潛嶽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潛嶽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