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níng dà huáng
2 概述北大黃為掌葉大黃及唐古特大黃的幹燥根莖。有西寧大黃和銓水大黃兩類。
3 北大黃的性狀及產地北大黃商品有西寧大黃和銓水大黃兩類。北大黃以外表黃棕色、錦紋及星點明顯、體重、質堅實、有油性、氣清香、味苦而不澀、嚼之發粘者為佳。
3.1 西寧大黃西寧大黃多加工成圓錐形或腰鼓形,俗稱"蛋吉",長約6~17厘米,直徑約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殘留,外表黃棕色或紅棕色,可見到類白色菱形的網狀紋理,俗稱"錦紋"(系由灰白色薄壁組織與棕紅色射線交錯而成),有時可見菊花狀螺旋形"星點",壹端常有繩孔。質地堅硬,橫斷面黃棕色,顯顆粒性(習稱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圍有時可見暗色形成層及半徑放射向的橘紅色射線,髓部中有紫褐色星點,緊密排列成圈環狀,並有黃色至棕紅色的彎曲線紋,亦稱"錦紋"。氣特殊,味苦而微澀。主產於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涼州大黃、河州大黃和岷縣大黃,亦皆屬西寧大黃壹類。其中涼州大黃又名涼黃、狗頭大黃,因其整個的形有如狗頭,頂端平圓;下部漸細而鈍圓,品質亦佳,產於甘肅武威、永登等地。
3.2 銓水大黃
銓水大黃壹般為長形,切成段塊,個大形圓者常縱剖成片,質地較松,內色較西寧大黃淡,錦紋不甚明顯,斷面星點亦排成圈環狀,其它與西寧大黃相似。主產於甘肅銓水、西禮等地。屬於銓水大黃型的商品,尚有文縣大黃、清水大黃、莊浪大黃等數種,產於甘肅文縣,成縣、清水等地。
4 關於大黃大黃大黃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1]。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ojflcinale Baill.的幹燥根和根莖。大黃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l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大黃飲片為不規則厚片或塊,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中心有紋理,微顯朱砂點,習稱“錦紋”,質輕,氣清香,味苦而微澀[2]。酒大黃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斷面呈淺棕色,質堅實,略有酒香氣[2]。酒熟大黃表面黑褐色,質堅實,有特異芳香氣,味微苦[2]。大黃炭表面焦黑色,斷面焦褐色,質輕而脆,有焦香氣,味微苦[2]。醋大黃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斷面淺棕色,略有醋香氣[2]。清寧片為圓形厚片,表面烏黑色[2]。有香氣,味微苦甘[2]。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的功效。用於實熱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癰腫療瘡,腸癰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尿赤,淋證,水腫;外治燒燙傷。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癥。清寧片瀉下作用緩和,具緩瀉而不傷氣,逐瘀而不敗正之功。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