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迅先生在1926-1936間發生的各種事情~~

魯迅先生在1926-1936間發生的各種事情~~

1926年夏天魯迅由北京南下廈門、半年後又轉往廣州,1927年中魯迅攜許廣平赴上海定居。此後,他作為自由撰稿人依靠“爬格子”的版稅和稿酬謀生,經濟上獨立自主,生活上得到保障。

魯迅在上海度過了比較寬余的晚年。1926-1936年這十年間,他除了“上養老、下養小”以外,自己生活很節省,卻能夠保障以收入的十分之壹乃至六分之壹用來購置圖書。

圖書,是魯迅最珍惜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他的不朽著作如《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參考了數量驚人的古籍文獻,大半出於他精心搜集的藏書。他還利用藏書和借書編輯了《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他為了翻譯壹些外國文學作品,預先購置了大量參考書籍,甚至委托朋友們從歐洲、日本購買外文原版。……縱觀《魯迅日記》24年的書帳,詳細記載了他平生購置並保藏的9千6百多冊書籍和6千9百多張古文物拓片,***1萬6千5百件圖書。在《魯迅日記》中鄭重其事地壹壹著錄在冊,如數家珍。

即使如此,魯迅還經常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為壹些珍愛的圖書無法購置而遺憾!……

我統計分析並核實了“魯迅購書費用及其占收入的百分比”,內心深為魯迅對書的摯愛而激動、而震撼。魯迅的物質生活多麽簡樸,而他的精神生活多麽富足!這富足的標誌就是魯迅的藏書。由《魯迅日記》《魯迅書信》整理出的魯迅購書費用的史料,真實地反映了魯迅生平壹以貫之的對金錢的態度,更深層的意義,是體現了壹種現代文明的價值觀。由此更加證實了我多年前提出的觀點——“離開了經濟生活的魯迅,不是完整的魯迅,更不是真正的魯迅。魯迅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以他超越了‘權’和‘錢’的自由職業作為穩固的經濟保障。魯迅的經濟生活,足以擺脫了官的威壓、商的羈絆,從而保持了他的精神主權和人生價值。”

(查《魯迅日記》自1912年5月5日到北京,到此年12月31日大約8個月的時間,他曾去琉璃廠26次,購書畫91種,花去大洋164元有余。在此期間,他還多次的從日本的相摸屋書店郵購書籍。 妳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