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求:通俗易懂的圍棋故事

求:通俗易懂的圍棋故事

圍棋的小資料 圍棋古代叫作“奕”。《說文解字》:“奕,圍棋也。”圍棋在古代還有“坐隱”、“手談”等別稱。劉義慶《世語新說》:王中郎以圍棋為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

《左傳》是世界上最早講到圍棋的書籍,書中提到的圍棋時間是公元前548年。圍棋究竟是什麽時候發明的,很難說,中國的古籍書中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的記載。堯是原始社會的人了。

目前出土文物中,歷史年代最遠的圍棋棋盤是漢代的,那時的圍棋棋盤是縱橫17道線的。而出土的隋朝圍棋棋盤就是19道線的了。

北周時期(在公元六世紀)成書的《棋經》是最早的壹部圍棋棋經。

圍棋實在是太簡單了,只有黑白兩種棋子,規則也很簡單。但是它的玄妙卻是任何其他棋類所不能比超的。

圍棋只有361個棋點,但是其變幻是無窮的,真有計算壹下的話,假設我們壹秒鐘數過壹種棋形變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數完,大約要數億年的時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圍棋,說到圍棋的變幻數量時,說“大約連書萬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數。”這裏的四十三個萬可不是指的43萬。

圍棋的壹大可愛之處就是沒有和棋,是壹個真正爭勝負的嚴酷世界。

圍棋的棋子呈黑白兩色,古代文人對此曾有壹番別出心裁的比喻。“引如征鴻赴沼,布若群鵲依枝”。黑白子被喻為鵲鳥、鴻雁。五代時,有位年僅十歲的孩童名叫廖凝,他隨長者壹起觀棋,且賦詩壹首以記其事,其中形容白棋優勢“滿汀漚不散,壹局黑全輸”壹句,尤使聞者嘆服。

王之道有《蝶戀花》詞:“玉子紋楸頻較路。勝負等閑,休冶黃金註。黑白斑斑烏間鷺,明窗凈幾誰知處。(音fu)剝聲中人不語,見可知難,步武來還去,何日掛冠宮壹畝,相從識取棋中趣。”

“烏鷺”目前在國內用得不多,但在日本的《碁》周刊上每期可見。法,喜劇性的人物形象及時反映日本圍棋新聞大賽的最新戰況,其作品專欄名就叫“烏鷺戲評”。

弈者對壘,“三尺之局兮作戰場”,投子於枰,布陣列勢,宛若將帥在調動兵馬,布置攻防。然而棋子畢竟是沒有生命力的靜物,所以竟有稱棋為“鬼陣”者。

其實我們的語言中有不少是從圍棋而來的:星羅棋布,舉棋不定,旁觀者清,琴棋書畫,棋盤街,棋盤坨………

三國時孫策和呂範對局的棋譜,是目前可找到的最早的棋譜記錄。記錄在公元十二世紀成書的《忘憂清樂集》中。

大約是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圍棋傳入朝鮮和日本的。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較大規模的流傳。

圍棋在歐美的傳播,主要還是從日本傳播的,這也是圍棋在歐美各國被成為"GO"的原因,是由日文的『碁』音譯而來。盡管圍棋起源於中國,但是後期日本圍棋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