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珠——手撚或持珠;
2.朱培-戴在手腕或手臂上的珠子;
3、掛珠——掛在脖子上的珠子。
持珠常被用來記錄念佛名或咒語的次數。在經典中,它說:
如果妳是壹個好人,壹個好女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保護他人,妳可以念誦達拉尼和佛陀的名字...如果妳想住在佛的凈土,妳應該依法得到這顆珍珠。[4]
這說明持珠是為了克制身心,幫助修行,消除妄想。日積月累,可以增長智慧,關愛自己和他人,同時獲得無量功德。
朱培,俗稱手鏈,最常見的有18顆珠子,大多由珍貴的材料或鮮艷的顏色制成。如今,許多不信佛的男女都以佩戴佛珠為榮,使之成為壹種時尚配飾。在我看來,這些愛佛珠的人,都應該算是根深蒂固,沒有開始與佛發生關系的人。佛陀曾明確表示:
若有人持此菩提珠,依法不能念佛名和達拉尼,但可隨身持之,行、坐、臥,若所言善惡,則此人持此菩提,功過與念佛咒同,必受加持。[5]
掛珠多以水晶、瑪瑙、翡翠、珊瑚、蜜蠟、綠松石等名貴材料制成。珠子的顏色壹定要均勻,要求選擇顏色變化小、潤澤細膩、光潔的好料。同時珠子的直徑也要求在壹厘米左右,不能有大的誤差。在拼接時,每二十七顆子珠之間嵌有壹顆間隔珠,母珠下方還布置了壹顆由編織精美的“中國結”和玉石、翡翠等飾品組成的“佛頭釘”。這種“佛頭佛耳”,在重要法會上或者大和尚在給佛教徒上香的時候,可以起到壹定的平衡作用,從而保證整個佛教活動中的莊重儀態。壹般來說,吊珠的佩戴要考慮壹定的季節性。比如那些水晶、瑪瑙、翡翠、珊瑚之類的寶石,夏天要選,能讓人感覺涼爽貼身;冬天最好選擇琥珀、蜜蠟或水果等掛珠。
此外,還有壹種由佛珠衍生而來的掛珠,即“朱超”,是清代官員的特有飾物。朱超與普通掛珠最大的不同是,朱超把佛頭的樣式改成了用寬絲帶系住、銀琺瑯包裹的大吊墜,稱為“影雲”,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組成。近段時間有仿朱超式的做珠架,所以佩戴朱超式的珠時,要註意胸前三珠的對稱,把“影雲”放在背部靠近背部中央的位置,而三串弟子珠是左壹右二的形狀,壹定不能亂掛,有違禮儀。
為了更好的了解珠子的種類,下面是珠子各個部分的名稱。壹串標準珠應由母珠、子珠、分珠(又稱“取數珠”)、弟子珠(又稱“記憶珠”)、記憶珠和壹些飾品組成。
母珠,俗稱“三通”或“佛頭”,通常只有壹顆,但也有兩顆,用來在壹個地方概括不同數量的子珠,也可以起到連接弟子珠、紀念孩子和壹些擺件的作用。在舊時代,大多數母珠內部都繪有佛像。利用凸透鏡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裏面的佛像,讓人感受到佛珠作為壹種佛法的莊嚴。
分離珠,也稱為“分離珠”或“計數”,通常用於均勻分離珠。壹般來說,間隔珠比子珠稍大,數量可以從壹個到三個不等。如108顆珠子和54顆珠子,每27顆珠子需要用壹顆珠子;對於27或18顆珠子,每九顆珠子應使用壹顆珠子。
弟子珠比子珠小,壹般十顆二十顆,大多串在母珠的另壹端,十顆為壹小串。像算盤壹樣,用小數來計算扭轉的次數。數字“十”代表佛教的“十波羅蜜”,即:布施、禁欲、隱忍、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力量、智慧。[6]
保註是指在每串弟子珠的末端附著比弟子珠略大的珠子或飾品,也可以用細繩形成的“中國結”代替,以防止弟子珠滑落。
每串珠子都是由壹定數量的珠子組成,珠子的數量根據經典代表不同的含義。該列表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經典中珠子的數量變化很大,共有九種* * *。事實上,珠子的數量不同,因為它們有不同的含義。根據流行的說法,不同的含義概括如下:
(壹)壹百零八個
這是最常見的數字。為了證明無明,消除壹百零八種煩惱,讓身心達到壹種寂靜的狀態。關於180煩惱的內容,眾說紛紜。壹般來說,六根各有苦、各有樂、各有悲,所以才成了十八。六根有善惡平等三種,做十八種,算三十六種,再加上前世今生三代,做壹百零八種煩惱。正如聖經所說:
諸菩薩問:雲是什麽?佛言:有念,不知心中生滅有陰有集。不知道自己瘋了,轉到目的地也是壹樣,知識也是壹樣。是第三層意思。見色欲,中色,邪色,不知道有沒有壹套陰平觸。六經,各六,雖無三世之語,雲何數百,故知其約壹時,亦為三世。心識既然是三義,就與三代相連,如聚名心,揚名意,辨名識。三的意思是壹樣的,所以五根也是壹樣的。三代36個原因,所以有180個。[7]
(2)1080件
根據天臺宗的理論,十大境界皆有善惡,所以1080這個數表示十大境界各有108種煩惱,合成1080種煩惱。“十大境界”是指玄妙悟道的整個世界,即:1,地獄境界,2,餓鬼境界,3,野獸境界,4,修羅境界,5,人的境界,6,天的境界,7,聲的境界,8,緣覺境界,9,菩薩境界,10。
(3)五十四片
代表菩薩修行五十四個位置,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地、五十位,加上四善根。細分如下:
十個字母:
1,信心,2,正念,3,勤奮,4,智慧,5,定心,6,護心,7,歸心,8,謹慎,9,放棄心,10,願心。[8]
十條命:
1,最初定居,2,定居,3,修行,4,活貴,5,活方便,6,活正直,7,永不退休,8,活清白,9,活太子法,10,活覺悟。[9]
十行:
1,快樂的行為,2,饒以興,3,沒有仇恨的行為,4,無止境的行為,5,從瘋狂中徘徊,6,善在當下,7,沒有行為,8,尊重行為,9,善法,10,真正落實。[10]
十個方向:
1,從壹切眾生中拯救壹切眾生,2,避免惡報,3,等諸佛歸,4,歸諸地,5,藏無量功德,6,歸平等善根,7,等壹切眾生歸,8,歸相,9,歸自在無拘束,66。[11]
十個地方:
1,快樂地,2,遠離汙濁之地,3,發光之地,4,火紅之地,5,困難勝地,6,現在之地,7,旅行之地,8,不朽之地,9,美好之地,10,法雲之地。[12]
四個好根:
是指見道前的四個修行層次,即觀四諦,修十六行,達到圓滿的位置,包括:1,暖位,2,頂位,3,忍位,4,世間第壹法位。[13]
(4) 42件
代表了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個層次,即十居、十行、十向、十處、等覺、妙覺。
平等意識:在內容上也與佛平等,但在修行上略遜於佛。欲知詳情,請參閱鳩摩羅什翻譯的《仁王般若波羅蜜多經受貨》。[14]
妙覺:指壹種圓滿覺悟的佛果,由平等覺知打破壹種產品的無知而獲得。[15]
(5)三十六粒膠囊
沒有確切的含義,通常認為是方便攜帶,所以把壹百零八塊分成三十六塊,包含了以小見大的原則,所以和壹百零八塊壹樣。
(6) 27件
代表了小乘修行四方四果的二十七位聖賢,即前四方三果的“十八學”和第四阿羅漢果的“九學”。
十八學過:1,順信,2,順法,3,懂信,4,見之,5,身份證,6,家人,7,壹房(壹種),8,前流,9,前流果,10,單向,65433。[16]
九無學:1,淘汰,2,淘汰,3,淘汰,4,淘汰,5,進相,6,淘汰,7,淘汰,8,淘汰,9,淘汰。[17]
(7)21粒膠囊
意思是十處,十波羅蜜,佛果。“十處”見“五十四件”,“弟子珠”介紹見“十波羅蜜”,此處不再贅述。而“佛果”是指成就終極佛的果位。
(8)十八。
俗稱“十八子”,這裏所謂的“十八”是指“十八境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1,視,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1,色塵,2,音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
六識:1,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18]
(9)十四片
指觀音菩薩與十方、石三、六道等壹切眾生同悲,使壹切眾生得十四無畏功德。十四無畏:
1,使眾生反省自身本性,得到解脫;
2、使眾生知見,難遇火,火不可焚;
3、使眾生旋而聽之,雖被大水所浮,水不能溺;
4.使眾生入羅剎鬼國,鬼自滅;
5.使六道眾生消失,殺之時,刀段斷;
6.菩薩十個方向光明普照,使眾生不受藥叉鬼害;
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束縛;
8.使眾生行於險路,如坦途,免被賊劫;
9.性亂的人沒有情欲;
10,這樣記仇的人就不會生了;
11,讓壹切愚鈍無情的人遠離愚昧;
12,制造無子女的眾生,想要男人的,制造男人;
13,制造無子女眾生,要女人的人,也就是生女人;
14.使眾生持觀音之名者,得恒河之福。[19]
四、五彩繽紛——佛珠的材質
用來做珠子的材料不計其數。不管是礦物還是植物,竹子,木頭,牙齒,牛角都可以做成珠子。但是佛經中記載的可以用來制作佛珠的材料非常有限,最多也就十幾種,比不上今天很多復雜的門類。以下是佛經中列舉的佛珠材料。
在佛教中,“七寶”制成的佛珠最為尊貴。七寶的名稱在各種經文中是不同的。《般若經》說有七種:金、銀、玻璃、瑪瑙、琥珀、珊瑚。除了上面提到的“佛教七寶”,佛珠的材質可以分為五類:
(1)菩提
菩提子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壹種珠子了。其實菩提並不是菩提樹的果實,而是指壹種草本植物,名為川谷,產於雪山附近。其具體形式是:
春天幼苗生長,莖高三四尺,葉如粟,花紅白相間,呈穗狀。夏天和秋天,它們是實心的,圓而白,有壹層堅硬的外殼,如琺瑯。因為用佛珠念佛,所以又叫菩提。木本是它的另壹種,僅見於中國天臺山,稱為天臺菩提。[20]
如今,“菩提”早已是壹個通稱,代表著“覺悟”的意思。《大唐西域記》雲:
菩提樹,即比伯羅之樹。昨日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砍,尤四五尺。佛坐於其下,成正覺,故稱菩提樹。[21]
以菩提命名的佛珠有30多種。有的以產地命名,如天臺菩提、天竺菩提。有些以質地命名,如星月菩提、程艷菩提等。攜帶壹串菩提佛珠會增加人的幸福感。《佛說數珠功德經》說:
菩提若數珠,若捧在手裏或念誦壹次,便是無限加持。[22]
因為菩提的深意,很多佛珠通常取名為菩提,佛教徒必須有壹串菩提佛珠。
(2)寶石
寶石,因其色澤鮮艷,質地晶瑩,光澤燦爛,堅硬耐久,世所罕見,更具價值。壹般來說,常見的寶石種類有:水晶、橄欖石、木石、綠松石、孔雀石、芙蓉石、東陵石、青金石、碧璽、石榴石、金沙石等多種類別。但這些寶石只能算是二等寶石,遠不及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四大珍貴寶石。因為這些寶石極其珍貴,大多被皇室或富紳用來制作佛珠,壹般人是得不到的。比如《虛雲老僧年譜》壹書中就有記載,虛雲老僧委托寬行法師將壹位王子贈予的壹串“七色九寶樂隊羅漢珠”帶到香港,送給岑呂雪居士作為紀念。
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它包括許多種用於工藝品雕刻的礦物和巖石。如大理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硯石等都屬於這壹類。狹義的翡翠僅指硬玉(以緬甸優質硬玉為代表)和軟玉(以優質和田玉為代表)。千百年來,玉象征著吉祥,據說可以辟邪避災,帶來好運,受“君子勝於玉,有仁、智、禮、忠、信”的影響,所以那些用玉做的珠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3)水果(核果)
果(石)珠在珠的大家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人們可以隨便列舉出很多種,比如桃石雕、核桃雕、橄欖石雕、桃石雕、鉆石籽、太陽籽、蓮子、椰蒂、五眼六連等等。其中,桃核和橄欖核是水果核的代表,案樹籽和椰子殼(梗)是水果的代表。
桃樹是落葉喬木,容易種植,子孫眾多,所以被人們廣泛種植。據說桃木可以驅鬼,桃梗可以辟邪,桃符可以驅邪,桃核堅硬,可以用來雕刻各種寓意深刻的佛珠。
橄欖是壹種常青樹,果實長而圓,兩端尖。因其味苦而甜,被譽為“諫果歸甘”。橄欖核堅硬如石,是制作珠子的絕佳材料。
木芝子又名無患子,是壹種生長在高山上的樹。它的枝葉像香椿,葉子對生。初夏,小黃花盛開,其蒴果膨脹,壹分為三。堅如彈丸,黑如漆珠。因為佛陀曾在《子木經》中教導流亡國王通過木棺制作佛珠,所以後世的佛教徒喜歡用木棺制作佛珠,意為傳承佛陀的教誨,永不忘記。
椰子,或“勺子”,是壹種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常青樹。這種水果叫椰子,可以用來做珠子。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記載:“近日,夫懷金鐲,捧椰珠,習以為常……”趙書在《過濾月軒文集》中也記載了同樣的事情:“乾隆年間,戶部侍郎趙秉沖,選了壹串椰子,數了數珍珠,比千只狐貍還珍貴。”可見,用椰子殼(梗)做珠子在清初已經很普遍,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4)竹子和木材
竹子和木頭都可以用來做珠子。竹子是多年生木本常綠植物,柔軟中空,不易被風雨破壞。經歷了寒暑,它的枝葉青翠,永不雕謝,所以古人常把它比喻為“不能奪節”的君子。竹子包括竹子、朱瓊、蘆筍、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竹等。竹子,又硬又白;朱瓊,現實中的高節;箭竹,強於箭,這些都是做珠子的好材料。
至於木材的種類,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制作佛珠的壹般材料可以是松、柏、桂、椒、桐、梓等。,因為松柏枯萎較晚,意味著堅固和長壽;桂皮椒濃郁,說明其出類拔萃;桐為美木,鳳凰能生;梓木是壹種很好的材料,用它來制作豎琴和樂器,大部分都有壹定的意義。而更為珍貴的木珠,則是由檀香、沈香、迦南、烏木等珍貴材料制成。
檀香,又稱檀香,可以作為香料燃燒,也可以入藥。如《諸經音義》中的註釋說:降香是指降香能治發熱,降香能消風脹,均為祛疾安身之藥,故名。[23]
今天用來做佛珠的檀香多是黃檀和紫檀。尤其是紫檀木,因其木質堅實,質地細膩,色澤紫紅,香氣濃郁,被列為佛教五大香料之壹(神水香、白檀、檀香、木螺香、天目香),更為人們所喜愛。
(5)其他類別
這壹項涵蓋的範圍很廣。可以說,除了上面提到的寶物,菩提、寶石、果(石)、竹、木,應該都屬於這壹項。角、牛骨、犀牛角、象牙等。壹直被漢傳佛教因法制而排斥,卻深受藏傳佛教喜愛。藏傳佛教甚至用人的頭骨做珠子。佩戴或持有這些佛珠會使人知道生死的真諦。同時也會讓人感受到壹些神秘的宗教氣息。
此外還有陶瓷、紫砂、雕漆等材質的珠子。這些形狀各異的珠子也會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
五、添加功能——佛珠的持法
佛珠是傳播佛法最方便的法器,所以壹直是大德和尚不幸用了。經典中特別強調念珠不同材質的功德也不同。比如在《佛說數珠功德比較》中,佛陀對大眾說:
妳很會聽,我今天的發言就是受功過之差的影響。若有人念誦達拉尼、佛名,欲利己護人,速求諸法成功,數珠之法應如是,必承:若以鐵數珠,壹次念誦五倍;如果用紫銅數珠,念到十遍就有福了;如果用真的珍珠,珊瑚等。數珍珠,念到壹遍就有福百倍;用木橛子數珠子,念壹遍就加持壹千遍。要去諸佛凈土,要去天宮,要收佛珠。如果用蓮子數珍珠,念誦壹次就有福了;如果用因陀羅叉數珠,念到壹遍就加持壹百萬次;如果用烏魯圖拉叉數珠,念誦壹次就有福了;若以水數珠,誦壹遍即有福報;如果用菩提數珠,或捏,或捧在手裏,數壹次,無法計算,也難以查考。[24]
此外,在《取真經·立道場》第二卷、《護法經》和《瑜伽經》中,菩提佛珠的功德最為突出。那麽人們不禁要問:菩提佛珠為什麽有這麽大的功德?在《文殊菩薩咒文數珠功德》中,文殊菩薩向大眾講述了壹個佛陀往生之地的故事,以此來解惑:
為什麽我偏愛用菩提受益最大?菩薩曼陀羅說:往昔壹佛出世,在此樹下,成了正人。當了外道,邪見壞了心,誹謗了三寶。有壹個人突然被壹個沒有人性的人殺死了。異教徒念道:我今天在邪見,我沒有評判佛陀的神力。如來在這樹下成了正覺。如果它真的是神聖的,樹應該能感覺到。彌留之子臥菩提樹下,故曰:佛祖樹若聖物,吾子當告。七日之後,念佛名,子重。俗人歡喜贊嘆:未曾見諸佛之大能,諸佛成道樹,不可思議。外人聞知此事,反惡作大菩提心,信佛神通。基於這種因緣,世人稱之為延壽樹。菩提樹有兩種:壹種菩提樹,兩種延壽樹。[25]
無論如何,選擇壹串菩提佛珠,在心中默念佛菩薩的經書、符咒或聖名,可以消除煩惱、消除障礙、增長智慧、護持他人,確實有利於幫助我們修行。
如前所述,佛珠可分為三類,即持珠、戴珠和掛珠,而大部分信佛者選擇持珠。持珠的姿勢也可以分為單手持珠和雙手持珠兩種。單手念珠多用於站立和行走時;雙手持珠是禪定中常見的姿勢。方法是將珠子交叉放在雙手之間,母珠放在壹邊,擰壹周,再放回原處。事實上,根據《佛陀圖鑒》壹書記載,大德高僧持佛珠的姿勢從來沒有固定過。各種動作都有,左手、右手、單手、雙手、舉、垂、平胸、齊膝,但只是方便而已,不必強求壹種具體的持珠方法。
在持珠的過程中,人們經常會遇到要不要越過“佛頭”(母珠)這樣的問題。因為在經典中,有:
佛珠示菩薩勝,中間無漏。
繩貫觀音,母珠顯無量壽。
莫違法,皆因念珠積德。[26]
已經被記錄下來了,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說法。如果背誦者只是用珠子作為計數工具,就不需要數母珠和分珠了,背誦的時候輕輕壹扭就可以了。這樣念佛珠的人,不僅僅是把佛珠作為勤算的工具,更希望通過佛珠了解更多的佛法。他們捏佛珠時,可以用“佛、法、僧”三寶或“戒、定、智”來觀察。當他們捏母親的佛珠時,他們也能觀察到佛陀的善和光明,同時,逆時針方向。
珠子不僅可以在手中起到念經、數數的作用,還可以作為珠子掛在脖子上,或者纏在手臂上起到念珠的作用,意義深遠:
第二,小心珠子,保持安靜,集中精神,
當妳處於壹種心境時,妳就能達到治理的方法。
設置壹個頂髻或壹個懸掛的身體,或壹個脖子和壹只手臂。
妳說的話就成了念經,從而念到凈三因緣。
從發髻頂端到發髻頂端,從腰帶到脖子,
手握手臂可以去除很多罪惡,讓行人快速清潔。
如果妳實踐真理,說達拉尼語,念佛名,
當妳贏得無量功德時,妳想要贏得的壹切都實現了。[27]
再者,由於佛教三部(胎藏境界)和五部(鉆石境界)修行的不同,對佛珠也有特殊的要求,與平時常用的有所不同。據蘇州羅傑經記載:“佛部用菩提珠,觀音部用蓮花珠,金剛部用椰叉珠。”據《護法經》、《瑜伽經》記載,“佛部用菩提珠,金剛部用金剛珠,寶部用金珠,蓮部用蓮珠,因緣部用各種圓融珠。”還有壹個叫金安的居士寫的壹篇《密宗故事集》說:“琥珀珠用於修增法,水晶珠用於修息,珊瑚珠用於修壞法和長法,人頭骨珠用於修罰法,菩提珠用於修觀音法,所有方法都可以用鳳眼菩提珠修。”
此外,密宗經典對捏撚佛珠的指法也有詳細的規定。從五部來看,《取經》中記載佛部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金剛部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捏,寶部用右手拇指和無名指捏,蓮花部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捏,因緣部用右手拇指和其他四指捏。就三部分而言,《素溪地經》中記載,佛右手拇指與其他四指指尖相遇,中指、小指直立,食指微彎貼於中指中段捏之;蓮花部分,拇指和中指指尖並攏,其他三指伸捏;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捏金剛部分,拉伸其他三個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