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水古籍《雪心賦》中雲: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陰和陽之間,並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而是存在著相對,依存、消長、轉化的關系。現分述如下:
(壹)陰陽的相對性:陰陽是說明事物的兩種屬性,是代表矛盾對立、統壹的兩個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聯系的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如天為陽、地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陽電與陰電等。諸如此類,說明了不論任何事物,都是對立存在宇宙間的,但是,事物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必須根據互相比較的條件而定。就人體而言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就內臟而言,六腑屬陽,五臟為陰;就五臟而言,心肺在上屬陽、肝腎在下屬陰;就腎而言,腎所藏之“精”為陰,腎的“命門之火”屬陽。由此可見,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
(二)陰陽的互根:古代醫學家稱為“陰陽互根”。中醫學有“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和“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等論點。意思是說,陽依附於陰,陰依附於陽,在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關系,即任何陽的壹面或陰的壹面,都不能離開另壹面而單獨存在。以自然界來說,外為陽、內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如果沒有上、外、白天,也就無法說明下、內、黑夜。以人體生理來說,機能活動屬陽,營養物質(津液、精血等)屬陰。各種營養物質是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有了足夠的營養物質,機能活動就表現得旺盛。從另壹方面來說,營養物質的來源,又是依靠內臟的功能活動而吸取的。 以上說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與***的,如果沒有陰,也就談不上有陽。如果單獨的有陰無陽,或者有陽無陰,則勢必如《內經》所說:“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則壹切都歸於靜止寂滅了。
(三)陰陽的消長:指陰陽雙方是在對立互根的基礎上永恒地運動變化著,不斷出現“陰消陽長”與“陽消陰長”的現象,這是壹切事物運動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例如:四季氣候變化,從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漸變熱,是壹個“陰消陽長”的過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熱逐漸變寒,又是壹個“陽消陰長”的過程。由於四季氣候陰陽消長,所以才有寒熱溫涼的變化。萬物才能生長收藏。如果氣候失去了常度,出現了反常變化,就會產生災害。 臨床上常常以陰陽偏盛偏衰(即陰陽消長)來說明臨床的不同證候。例如,寒屬陰,陰盛則見寒證,如受冷後出現的胃寒腹痛、腹瀉等;熱屬陽,陽盛則見熱證,如壹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熱口渴、皮膚紅等急性熱病癥狀。有些虛弱的病癥,其發病機制不是因為陰或陽的偏盛,而是因為偏虛。如果某臟腑的陰偏虛,稱為“陰虛”,此為陰消,而“陽”則相對突出,因為熱屬陽,故陰虛現熱證,這種現象稱為“虛熱”。如果某臟腑的陽偏虛,此為陽消,稱為“陽虛”,此時“陰”相對突出,因寒屬陰,故陽虛現寒證,這種現象稱為“虛寒”。 在正常情況下,陰陽常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如果“消長”關系超出壹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對平衡時,便將出現陰陽某壹方面的偏盛偏衰,導致疾病的發生。
(四)陰陽的轉化:指同壹體的陰陽,在壹定的條件下,當其發展到壹定的階段,雙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轉化,陰可以轉為陽,陽可以轉為陰,稱之為“陰陽轉化”。 如果說“陰陽消長”是壹個量變過程的話,則轉化便是壹個質變的過程。《素問》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極”時,便有可能向熱的方向轉化,熱“極”時,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轉化。如某些急性熱病,由於邪熱極重,大量耗傷機體正氣,在持續高熱的情況下,可以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壹派陰寒危象,這種病癥變化,即屬由陽轉陰。若搶救及時,處理得當,使正氣恢復,四肢轉溫,色脈轉和,陽氣恢復,為由陰轉陽,病情好轉。此外,臨床上常見的各種由實轉虛、由虛轉實、由表入裏、由裏出表等病證變化,也是陰陽轉化的例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性和個性的關系。其***性是矛盾存在於壹切過程中,並貫串於壹切過程的始終,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否認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認了壹切。這是***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同壹性、統壹性、壹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這些不同的名詞都是壹個意思,說的是如下兩種情形:第壹、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壹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處於壹個統壹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壹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些就是所謂同壹性。 矛盾著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沒有和它相對的矛盾的壹方,它自己這壹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 壹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系著,不但在壹定條件之下***處於壹個統壹體中,而且在壹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壹性的全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