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把妳說的河南登封給妳解釋下,並不是陳勝的出生地,只是解釋而已。陳勝的故裏應該是汝南之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
《史記·陳涉世家》曰:“陳勝者,陽城人也。”對陽城之名,從來沒有異議。而對陽城壹地,向有二說。其壹為韋昭說,以為屬穎川郡;其二為《漢書·地理誌》說,以為屬汝南郡。前者在今河南登封東南,後者在今河南周口市至漯河之間,即今河南淮陽。清代史學名家錢大昕據漢之陽城為漢宣帝時才有,故以為韋說是。不知是否受錢氏影響,後世學者多依韋說,將陳勝故裏之陽城定位於河南登封。筆者以為,此定位大為可疑,因為根據史實,較之於穎川,汝南之陽城說更為可取。現綜合陳勝事跡,試論如下。
首先,穎川之陽城,戰國時先屬鄭,後屬韓,與楚無涉。而舊楚本有陽城即汝南之陽城。宋玉有《登徒子好色賦》即提到陽城。據《辭源》,宋玉為楚鄢人,此鄢,即陽城,距春秋之陳國國都不遠。戰國後期,即宋玉生活時代,楚為秦逼,東遷以陳為都,當即此陽城。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壹冊,戰國疆域之韓魏、楚越圖中即有此陽城。足見此陽城之名不是錢大昕所說到漢宣帝時才有。據此,就必須考慮汝南陽城即為陳勝故裏的可能。
其次,陳勝的楚人身份,應該是對陽城汝南說的最有力支持。有關陳勝為楚人的問題,《史記》並無明文記載。但從相關記載中可推論而得。這些記載是,壹、陳勝起事前,吳廣作狐呼“大楚興,陳勝王”。果然,陳勝起義之初,即以大楚為號,稱王定都於陳後,又建國號為張楚。足見其念念以楚為意。二、陳勝所委攻秦諸將,除周市外,均為楚人;令其徇趙地的武臣,更是陳勝故時所善,所謂“故時所善”,也就是謫戍前就撚熟之意。而武臣為陳人,此陳即陳勝定都之陳,陳王故裏陽城,當在陳左近,或即汝南之陽城。三、陳勝稱王後,其微時同耕之人觀其宮中陳設而驚嘆:“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司馬遷指明楚人稱多為夥。而陳勝故舊結伴前來探望壹事,亦表明其故裏與國都陳相距很近。四、陳勝起大澤,隨後攻克陳並定都之,不再作遷徙。而在其後迅即發展的反秦風暴中,吳廣軍、周文部、宋留部均克復故韓舊地甚多,如陳勝是韓人,自應以攻克壹舊韓舊都定都定居為務,而事實上,他沒有這樣做。吳廣圍三川,周章率大軍擊函谷關入秦,必克韓之陽城而西。五、陳勝定都於陳,似有日後項羽所說富貴不還鄉如衣繡夜行之意。六、陳勝起義的主要同伴吳廣為陽夏人,其地為今河南太康,與陳相距不遠。在秦王朝苛政的氛圍下,謀劃起義大事這樣的問題上,應考慮同鄉之間的凝聚力。如果陳勝不是楚人,那些楚地將領能否團結在他周圍就很成問題。陳勝的主要將領,武臣為陳人,周文為陳人,鄧宗為汝陰(今安徽阜陽)人,葛嬰為符離(今安徽宿州)人,房君蔡賜為上蔡人,鄧說為陽城人,宋留為铚(今安徽宿縣西南)人,伍徐為铚人,呂臣為新陽(今安徽太和)人。如此之多的楚人同時與陳勝編伍發配,應該考慮到他們本來就是楚將項燕的舊部。楚將項燕最後被秦擊破於蘄,即大澤鄉所屬之縣,其部屬潰散南逃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陳勝等人當是從南方某地出發北上,途經大澤鄉而起事。
綜前所論,陳勝身份為楚人當無可懷疑,而其故裏陽城亦當為汝南之陽城,而非潁川之陽城。因陽城為舊有古地名,不應牽涉漢宣帝所置事。司馬遷寫史沿用古地名,如同其寫古事用新地名壹樣,也沒什麽不可以。因此,我們今天若再論及陳勝籍貫時,應該還歷史的本來面目,以其為今河南淮陽,而不再指認其為河南登封。
另註:今河南登封在戰國前期屬於鄭國,鄭國滅亡後屬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