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粽子起源於哪個朝代?

粽子起源於哪個朝代?

粽子是端午節最早的食品,應該屬於西漢的“貓頭鷹湯”。引用《史記》、《武帝列傳》說:“漢朝派貓頭鷹到董軍,五月五日,給百官喝的是貓頭鷹湯。吃它是因為惡鳥。”大約是因為貓頭鷹很難捕捉,所以吃貓頭鷹湯的習俗沒有持續下去。

備案是端午節的主角——粽子,出現在東漢以後。直到晉代,粽子才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端午節祭祀祖先,其實是後人給的。

擴展數據

自南北朝以來,人們開始吃粽子,這源於人們對屈原表示敬意的說法。據說屈原入汨羅江後,百姓無不嘆息哀慟,壯誌未酬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真是國難當頭。

於是,為了防止魚蝦對屈子的侵蝕,人們紛紛往河裏扔米,希望魚蝦只吃這些米粒,而不損害屈子的身體。然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告訴百姓,這米其實是放在河裏的時候被河裏的龍吃了。如果用艾葉包裹起來,用五色繩索系住,就可以避免被龍吞掉。這就是後來的粽子。

人民網-粽子的歷史文化傳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