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艾灸的種類有哪些?

艾灸的種類有哪些?

(1)艾炷灸

將純艾絨放在平板上,用拇指、食指、中指揉搓旋轉,將艾絨擠壓成大小不壹的圓錐形艾炷(圖8-128)。治療過程中,每燒壹個艾條都叫強。艾炷灸可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

圖8-128艾薇

1.直接灸

又稱明灸、皮膚灸,是將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的壹種灸法(圖8-129)。

根據艾灸後對皮膚刺激的程度,可分為無痕灸和疤痕灸兩種。

圖8-129直接艾灸

(1)無痕灸:又稱非化膿灸,臨床常用。把艾條放在皮膚上,然後從上面點燃。當約有2/5的燒傷殘留,患者感到發熱時,用鑷子取出艾炷,改為艾灸。壹般艾灸3 ~ 7強,局部皮膚充血潮紅。艾灸後皮膚不會起泡,或者起泡後不會形成艾灸瘡。

(2)疤痕灸:又稱化膿灸,臨床常用小艾,也可用中艾。艾灸前,在艾灸部位塗少量的凡圖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著力和刺激,然後放置艾炷,從上方點燃。當它靠近皮膚燃燒時,患者會感到灼痛,因此可以用手在穴位周圍輕拍以減輕疼痛(圖8-130)。應用這種方法時,壹般每壹根結實的艾炷燃盡後,都要清除灰燼才能更換。每1個強錐,塗凡士林或大蒜液1次,每次可灸7 ~ 9個強錐。艾灸後,在艾灸點塗抹淡水藥膏,約1周即可化膿。化膿時壹天換藥膏1次,艾灸瘡45天左右愈合,留下疤痕。化膿期間要清洗局部,避免感染。這種方法不適合太虛弱的病人,或者有糖尿病或皮膚病的病人。疤痕灸常用於治療哮喘、慢性胃腸病和淋巴結核。因為用這種方法艾灸後有疤痕,艾灸前壹定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

圖8-130打痕灸止痛法

2.間接灸

又稱間隔灸,間隔灸,即在艾炷與皮膚之間的間隔處放上東西進行艾灸(圖8-131)。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種,下面介紹幾種臨床常用的方法:

(1)隔姜灸:將新鮮生姜切成直徑2 ~ 3 cm、厚度0.2 ~ 0.3 cm的薄片,用針在中間紮孔,將艾炷放在待灸部位,然後點燃灸。當艾炷燃盡後,可以很容易地再次施灸,壹般灸5 ~ 65438。在艾灸過程中,如果患者感到難以忍受的灼燒感,可將姜片向上提起或慢慢移動。此法適用於壹切虛寒證,如嘔吐、腹痛、腹瀉、遺精、陽痿、早泄、不孕、痛經、風寒濕痹等。

圖8-131間接灸

(2)隔蒜灸:將新鮮蒜頭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紮幾個孔,將艾條放在穴位或患處,然後點燃灸。當艾條燃盡後,很容易重新艾灸。壹般艾灸5-7強。因為大蒜有刺激性,艾灸後容易起泡。如果沒有起泡,可以把蒜片提起來或者慢慢移動。此法可用於治療肺結核、腹部腫塊和潰瘍。

(3)隔鹽灸:用純凈幹燥的鹽填滿臍區,使其與臍區平齊,並在其上放艾條灸。如果病人感到有點不舒服,更換艾炷。也可以把姜片放在鹽上,然後艾灸,防止鹽受熱傷害。壹般艾灸5 ~ 9強。此法有回陽、救逆、強身之功,但需連續灸,不論強多少,以待脈起、肢溫、證候好轉。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急性寒性腹痛、上吐下瀉、痢疾、淋病、中風等。

(4)附子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餅為間隔物。藥餅的制作方法是將附子研成細粉,用黃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9厘米的餅,中間用針紮幾個孔,上面放壹個艾炷,點在要灸的穴位上。由於附子性味辛熱,有溫腎壯陽之功,故常用於治療陽痿、早泄、遺精、氣衰所致的慢性潰瘍。

(2)艾條灸

又稱艾條灸,即用桑紙將艾條包裹並卷成圓柱形艾條,又稱艾條,點燃其壹端,施灸於穴位或患處。

根據操作方法的不同,艾條灸可分為懸灸和壓灸。

1.懸灸:懸灸可分為溫和灸、鳥啄灸、旋灸。

(1)溫和灸:將艾條壹端點燃,對準穴位或患部,在距離皮膚2 ~ 3 cm處熏烤。壹般在每個穴位施灸10 ~ 15 min,直到皮膚發紅到壹定程度(圖8-132)。

圖8-132溫和灸

(2)鳥啄灸:施灸時,艾條的點燃端不固定在距施灸部位皮膚壹定距離處,而是像鳥啄壹樣上下施灸(圖8-133)。

圖8-133鳥啄灸

(3)旋轉灸:施灸時,艾條的發光端與施灸部位皮膚保持壹定距離,但不是固定的,而是左右移動或反復旋轉(圖8-134)。

圖8-134旋轉艾灸

2.施灸時,先在穴位或患處鋪上幾層布或紙,然後將裝有藥物的艾條壹端點燃,用熱力壓在手術部位,使熱力深入。如果艾火熄滅,點擊再按(圖8-135)。

圖8-135固體灸

(3)溫針灸

溫針灸是壹種針灸結合的方法,即針刺上火後,將針留在適當深度,在針柄上放壹根長約2cm的艾條進行艾灸,或在針尾揉壹點艾條並點燃進行艾灸,直至燃盡、去灰後,再將針取出(圖8-136)。

圖8-136溫針灸

(4)溫灸艾灸

溫灸器是壹種特殊的灸療器械。臨床常用的有溫灸盒和溫灸管(圖8-137,圖8-138)。

施灸時,將艾條點燃,放在溫灸管或盒的鐵網上,然後將溫灸管或盒放在施灸部位15 ~ 20min。此法適用於艾灸治療常見的腹腰疾病。

圖8-137,圖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