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最早記載有龍的說法在哪個朝代?

歷史上最早記載有龍的說法在哪個朝代?

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圖騰為主體虛擬的想象物。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螣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虬[qiu囚]龍,無角的叫螭[chī吃]龍。(均見戰國·屈原《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戰國·屈原《天問》王註)。在中國商周戰國青銅器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種類的龍。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en甚]的腹,魚的鱗,虎的腳掌,鷹的爪子。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