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嗎…………
對了,我查過,原子的結構大家都清楚,是緊密結合的。但在幾億億年後,由於其結合太緊必會導致排斥,最終解散成極簡單的東東,即幾億億年後,不會有什麽H2O O2 H2O2 CO2 C H 等等,都被解散成電子,原子核之類(原子核可能繼續解散)。則宇宙中只有基本的東東,不會有地球,星系之類,可能黑洞也會崩潰,即宇宙會變成壹個空曠的廢物——應為沒有壓力使東東們再結合成原子。宇宙使爆炸產生的,那麽可能就會收縮(同上),成為壹個“無”(因為宇宙從“無”誕生)
大爆炸宇宙論者認為宇宙必須有壹個時間起點。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宇宙大爆炸起點以前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所以大爆炸宇宙論的時間軸是從零到無窮。大爆炸以前的宇宙是什麽是不能問的,那只有天知道。所以有神論者也正好“與時俱進”,認為大爆炸的時間起點正是上帝創造世界的起點。誰要是問到:上帝在創造宇宙之前做什麽?可能得到的回答將是:“他正為問這些問題的人準備地獄!”。
與大爆炸宇宙論不同,我的宇宙輪回論的時間軸是從負無窮到正無窮,宇宙只不過是在場(囚禁場和能量場,或“陰”和“陽”)的時期(中國古典哲學稱其為“道”或“無極”)和物質的時期(中國古典哲學稱其為“太極”)之間交替輪回,得到永生。
所謂輪回是指生源於死、死源於生,有生便有死,有死便有生,故生死輪回亦是“道”;如果說宇宙只是壹條道路走向死亡,而不能復生,那是離經叛“道”的;
筆者認為,欲知物質宇宙如何重生,先必須知道物質宇宙如何走向死亡。現在就讓我們看看物質宇宙的末日,看看物質宇宙如何走向死亡的;
老子曰:“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德經)
這正是當今物質宇宙的最好寫照,熱力學第二定律主宰著物質宇宙的命運。現在的物質宇宙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膨脹,越來越大,星系正在遠離我們而去,而逐漸消逝在宇宙的深空中。恒星、星系不斷釋放能量而從紫色、藍白色、白色、黃色過渡到紅色、褐色。能量耗盡後,最終蛻變為裸奇點囚禁場(即裸奇點黑洞或現在稱之為的“暗星系”)。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宇宙已經是壹片橙紅色,見照片“二百萬個星系”
(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30611.html 無法上傳圖片,只能鏈接了。照片中的每壹個小色點就是壹個像我們的銀河系壹樣的星系。令人震撼,不是嗎?)。絕大多數星系步入老年,與膨脹初期的藍白色基調的物質宇宙相比較,由於恒星或星系的引力壓榨,恒星或星系中物質能量的不斷釋放,導致物質宇宙的總質量不斷增加,總引力也逐步增加,而能量密度卻不斷減小,能量場的擴張力亦不斷隨之減小。現在,能量場的能量密度已經減為平均溫度約為0.2 K,並繼續向絕對零度逼進(由於宇宙永遠存在能量場,所以無論宇宙如何膨脹,宇宙的溫度永遠不會達到絕對零度)。能量場的波長也從宇宙膨脹初期的伽馬射線波長增長到現在的微波波長,能量場也從初期的亮能量場變為現在的暗能量場。可以肯定的是,盡管暗能量場還能繼續推動物質宇宙膨脹,但是宇宙膨脹的加速度已經放緩。當物質宇宙繼續膨脹到能量場的總擴張力與囚禁場的總引力相比處於下風時,宇宙停止膨脹,開始轉向收縮。
宇宙中所有物質中的能量消耗殆盡之日,也就是物質宇宙死亡之時。宇宙中的全部物質分解為囚禁場(“陰”)和能量場(“陽”),此時的宇宙,溫度最低;平均能量密度最低;宇宙擴展到最大;裸奇點黑洞彼此相聚最遠;原引力的勢能達到最大。此時的宇宙已是壹片漆黑,宇宙膨脹到最大的環面上,環面上布滿了數以十億計的死亡星系蛻化變為的裸奇點囚禁場或暗星系。這就是物質宇宙末日的景象。
老子曰: “夫物蕓蕓,各歸其根” (道德經),即“無”(物質消失)是“有”(物質)的歸宿。這就是說,物質的宇宙最終要回歸到沒有物質的宇宙。因此,“無”(沒有物質)既是“有”(物質)的源頭,又是“有”(物質)的歸宿。物質的宇宙(太極)再次演化為場(原囚禁場和原能量場,或中國古典哲學稱的“陰(氣)”和“陽(氣)”)的宇宙(無極)。
開始收縮前的、場時期的宇宙,其特征如下:
1. 返璞歸真。此時,“太極”,即物質宇宙消失,演化為“無極”,即沒有物質,只有場(能量場、囚禁場;或中國古典哲學稱的陰、陽)存在的宇宙。老子曰:“道生壹,壹生二”(道德經),即對立統壹規律(道)生了對立統壹體(玄)這個“壹”;而對立統壹體必須由兩個“同出而異名”(道德經)的對立雙方即原囚禁場(陰)和原能量場(陽)組成。此時的宇宙具有最簡單的形式,即封閉的宇宙空間、原囚禁場(陰)、原能量場(陽)三位壹體組成場的宇宙(即老子稱的“道”和周易中稱的“無極”),如果令能量場(陽)為1、囚禁場(陰)為0,則此時的宇宙簡單得可以用1比特表示。可以戲稱此時的宇宙為“1比特宇宙”;
對於場時期的宇宙,即“道”,老子有十分精彩的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道德經)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有“陰”、“陽”系混沌而成,先天地而生,寂靜無聲,空虛無形。獨立存在而永不改變。可以作為天地的母親。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將其稱之為“道”,又勉強為其取名曰“大”。
物質世界誕生之前的場的宇宙是什麽樣的呢?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壹段精彩的描述: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壹。壹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翻譯為白話文的意思是:
看不見的東西叫微,聽不見的東西叫希,摸不著的東西叫夷。由於微希夷三者相互無法徹底分清辨明,故而三者混合而成為壹個(陰和陽的)統壹體。統壹體者,其形而上並不變化,其形而下也並不叵測,反復探究也不可能為其命名,只能又把它歸結於“無物”,也就是所謂“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體形狀的表象,就叫做忽恍,隨後無法觀察其尾,迎面也無法看見其頭。
場時期的宇宙,正如老子描述的那樣:沒有看得見、摸得著、或感覺得到的物質實體。只有彌漫在宇宙空間的能量場(中國古代哲學稱的“陽氣”)和星羅棋布散布在宇宙空間中的裸奇點囚禁場(中國古代哲學稱的“陰氣”),呈現壹片混沌的狀態。故老子把它歸結為:“無物”,或“沒有形狀的形狀”。
2.場時期的宇宙,正如“周易”中所說,是:“放之則彌六合”,膨脹到了極致,占據了最大的空間;
3.場時期的宇宙中的能量場,由於最大限度的擴張,其動能幾乎已經消耗殆盡,其能量密度達到最小值;能量場已不能推動宇宙繼續膨脹;這時,能量的彈簧已經伸展至極限,成為強弩之末。
4.此時由於宇宙中所有物質中的能量全部釋放完畢,裸露的囚禁場重新展現出可怖的質量和原引力(囚子的質量和原引力比質子大數十個數量級);各星系蛻變成的裸奇點囚禁場彼此相距的距離達到最遠,故此時宇宙中的囚禁場的總質量以及總引力勢能亦達到最大,囚禁場的彈簧已繃至最緊;也可以說原能量場的幾乎全部能量都轉換成了原囚禁場的勢能。(3、4詳見筆者的另壹篇論文:“論宇宙中的基本力系統”)
5.隨著宇宙的膨脹,能量場的動能及擴張力愈來愈小;而與之相比較的囚禁場的勢能及收縮力卻愈來愈大。此消彼長,最終勢力達到鼎盛的囚禁場(“陰”)取得了對宇宙的控制權。此時的宇宙的膨脹加速度減為零,開始加速收縮;
“退之則卷藏於心。”(“周易”):宇宙大坍縮;
分布在宇宙最大環面(註意:是“環面”而不是“球面”,筆者認為宇宙是扁平狀的渦旋。)上的數以十億計的裸奇點囚禁場(裸奇點黑洞或暗星系)在彼此強大的原引力的作用下,場的宇宙以渦旋方式加速收縮(“卷藏於心”),儲存在囚禁場中的巨大勢能逐步變為旋轉動能。此時的宇宙是逆熱力學第二定律而動的。隨著宇宙不斷縮小,囚禁場的動能也就不斷增加;
當宇宙的所有裸奇點囚禁場再度在宇宙膨脹的奇點會合並劇烈碰撞時,其囚禁場的勢能全部轉換為囚禁場的動能,囚禁場的動能再因碰撞而轉換為能量場的熱能和光能,此時能量場中的光子達到了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頻率,宇宙也達到了最高的溫度。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壹個極重要的問題: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從何而來。宇宙大爆炸論者認為是在大爆炸奇點無中生有。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無極生太極”(《周易》)
遠古傳說的“鳳凰涅磐”,是說鳳凰在火中得到重生;物質宇宙正是在最大碰撞能量的烈火中得到重生的;
當宇宙中第壹個囚子俘獲並囚禁壹個伽瑪光子形成囚子/光子對(中微子)的瞬間,物質宇宙宣告重生,此時的物質宇宙具有最小的體積:壹個囚子/光子對的體積。
物質粒子的生成過程,應是先生成最簡單的物質粒子,再逐步生成愈來愈復雜的物質粒子。即最先生成中微子,再生成電子、質子、中子;最後質子、中子、電子再復合成為氫原子,氦原子。
A.物質宇宙為何膨脹?
筆者認為原因如下:
1. 裸奇點囚禁場在爆炸奇點處碰撞後產生的強勁反彈;
2. 裸奇點囚禁場碰撞轉換成的能量場(基本能量單元為光量子),其本性是要擴張的;
3. 囚禁場俘獲能量場轉變為物質後,其原引力衰減了數十個數量級;
B.物質宇宙以何種方式膨脹?
筆者認為,場宇宙以渦旋方式收縮,在爆炸中心碰撞後,生成的物質宇宙必然會沿原來的渦旋方向,以渦旋展開方式膨脹。而不是大爆炸論者認為的:離心式膨脹。
C.恒星、星系如何形成?
壹般認為,宇宙大爆炸先形成物質,然後物質再在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下,形成恒星和星系。但是,筆者認為或許有更好的解釋,那就是:在裸奇點囚禁場碰撞的過程中,如果裸奇點囚禁場沒有全部轉換為物質,那麽沒有轉換成為物質的裸奇點囚禁場就會成為恒星或星系的“凝結核”,這樣似乎更容易生成恒星或星系;
恒星和星系在引力的作用下,核聚變過程開始,物質又開始釋放能量。恒星、星系又不斷釋放能量而從紫色、藍白色、白色、黃色過渡到紅色、褐色。從而宇宙開始了新壹輪的循環。
綜上所述,宇宙輪回其本質上是壹種基於能量守恒原則下的能量的轉換過程,即宇宙中的引力勢能、旋轉動能、光能之間的相互轉換:
1.宇宙膨脹到最大時,裸奇點囚禁場彼此分離到最遠,故此時裸奇點囚禁場的質量以及勢能達到最大,而旋轉動能,以及能量場的能量密度達到最小。
2.當宇宙最大環面上的眾多裸奇點囚禁場壹起向爆炸中心渦旋壓縮時,裸奇點囚禁場的勢能轉換為其旋轉動能;
3.當所有裸奇點囚禁場在爆炸中心會合時,裸奇點囚禁場的引力勢能減到最小,旋轉動能達到最大,裸奇點囚禁場的相互碰撞再將其動能轉化為光能;
4.囚禁場俘獲能量場轉變為物質,物質宇宙誕生,宇宙開始膨脹;
5.宇宙的膨脹,星系的分離,又逐步增加了質量,增加了引力勢能,減少了能量密度;直到宇宙膨脹到最大,又開始下壹個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