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古代陰陽五行理論,冬季至日是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當冬季至日九點到來時,春風變暖,寒意完全消失,因此有“九點寒消”的說法。為了度過漫長的冬天,古人在第九年想出了各種娛樂方式來降溫禦寒。例如,至日的冬天過後,壹些文人邀請親朋好友,大家輪流花錢喝酒玩樂來消磨冬天。這種宴會被稱為“冷場宴會”。
祛寒會始於唐末,又稱“暖冬會”,古籍中也有記載。據五代時王人禹所著《開元天寶掃雪迎客遺》壹書記載,唐朝時,長安有專賣。每當下雪天、天寒地凍的時候,他會讓仆人在自家的路口雪中掃出壹條小路,自己站在路口前,向客人行禮,準備菜肴讓客人們盡興,這就是所謂的“冷暖見面會”。
此外還有“九九解寒圖”,分為梅花解寒圖、圓圈解寒圖、文字解寒圖三種。為了計算這些日子,古人想出了壹種繪制太陽的方法,以畫梅、畫圈或填格的形式記錄下來,也簡稱“九九圖”。
《99寒地浮雕圖》多為81瓣梅花,或81小圓九簇圓。從冬天的至日開始,每天畫壹片花瓣或壹個小圓圈,並用雨雪做標記。第81天,冬天結束了。《燕京年譜》中記載:“消寒圖九方八十壹圓。”入冬以來的至日,每天都在畫壹個圈,有陰天也有晴天,有左風右雨,在雪中。"
《帝都風光略》還記載了壹首有趣的《九九歌》:“壹九二九年,我不能打電話;3927,籬笆頭吹;4936,晚上睡覺就像睡在外面壹樣;5945年,家家堆鹽老虎;6954,口溫;7963,行人放衣單;八九七二年,貓狗尋蔭;”1998年,可憐的人受盡折磨不得不伸腳睡覺,蚊子跳蚤都出來了。"
此外,古人還繪有“九九消寒表”,九行八十壹格。從冬天的至日開始,每天畫壹個正方形,正方形充滿了寒冷,消失了。相傳明朝英雄劉伯溫傳下壹個口訣:“正中陰晴,左風右雨分明,九八分盡,春回地耕。”
還有壹種“九九春聯”,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上下對聯共有九個字,每個字是九幅畫,都是空心字雙鉤。從冬天的至日開始,每天把上下對聯各填壹張,整副對聯完成,那麽冬天就過去了,春天就盛開了。如“春泉低垂春,柳泉染春之美,秋柿掛秋院送秋香”,“老城屏籬樹秋枯榮,巷草春掛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