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安石的變法刺激到了當時壹些當權者的利益,所以才有對他不公平的評說。我們要了解王安石的為人,首先要清楚壹個問題,那就是林語堂為什麽會在《蘇東坡傳》壹書中說王安石的壞話,說這些壞話的依據是什麽。
林語堂說王安石的壞話,原因就是王安石曾經在推行“熙寧變法”過程中,因為蘇東坡反對變法而遭到了王安石的排擠和貶低斥責,而林語堂是蘇東坡的骨灰級粉絲,對他的喜愛,已經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所以,愛他所愛,恨他所恨,王安石因此成了林語堂在書中訕笑和批判的對象。
林語堂諷刺和批評王安石的依據又從哪裏得來的呢?那就是宋朝的正史或別史,因為那些古籍中,因“熙寧變法”而批評和咒罵王安石的大有人在,他們或從形象入手,或從性情著筆,給王安石編了很多搞笑的段子,在他們的文章中,將王安石描寫成壹個 “面孔黝黑,膚理如蛇皮”、“目不停轉,視物如射”的怪物,說他長相不堪,吃相不雅,穿戴骯臟,形象猥瑣。
他們為什麽要如此對待王安石呢?原因當然是“熙寧變法”。因為在變法中,王安石對稅收和差役的改革,觸犯了官僚的利益。因為大官僚便是大地主,屬於免稅、免差的人群,但“熙寧變法”卻按田的多少和好壞征稅,不分對象;按戶服役,不管身份。這樣,原來不要交稅的要交稅,不要當差的要當差,因而,他們全都站出來反對了。
但宋神宗嘗到了改革的甜頭,因為國庫錢多了、軍隊兵強了、農田水利修好了,所以他堅決支持王安石變法。因此,王安石以皇帝作後臺,強力推行改革,凡不支持變法的,或降級,或貶官。
這些人大都是十年寒窗考出來的,都是文人,無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他們無處出氣,就在詩文中譏諷或詛咒王安石,來發泄心裏的不平,王安石因而就被他們描寫成那麽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