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我需要所有關於戰國策的信息。
分析:
戰國的陰謀
戰國的陰謀
戰國至秦漢兵家辭章及權變故事匯編。壹會兒不行,壹手也不行。戰國時期,有專門研究外交戰略學者。他們討論如何揣摩人的心理,運用縱橫合作的技巧,與國家訂立盟約,孤立和打擊敵國,在歷史上被稱為戰略家(見縱橫)。他們非常重視談吐的藝術。為了互相學習,講出讓妳感動的技巧,他們要不斷地收集素材,儲存起來以備後用,有時還會親自擬出來練習。戰國策就這樣產生了。
《戰國策》中的權變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早期作品,寫於事件發生的時間不遠處。修辭大體符合史實,史料價值較高。《戰國策》中的許多短篇小說都屬於這壹類。但由於傳言不同,難免同壹件事有時會有出入。另壹類是後期草稿,作者對歷史事件相當茫然,很多都是隱喻性的,虛構的。講形勢很難,講地理就很難區分事物。《戰國策》中的很多長篇大論,大多屬於這壹類。司馬遷說:“蘇秦有許多不同的東西,時事不同的人,都是依附於蘇秦的。”其他人的事跡也有類似的情況。
《漢授藝術文史》記載了12位軍事家207篇文章。西漢末年,光祿大夫劉向峰要了壹本校勘書,在皇家圖書館看到六種手抄本,記載了兵家的豪言壯語,內容龐雜,排列混亂,用詞不全。它們有幾個不同的名稱,如國策(不是現在版的戰國政策)、國事、長短、故事、長書、修訂書。劉向根據他的國家,按時間排列,定為《戰國策》三十三條。東漢時,印稿為此書作了註解。隋朝不全,今僅存十篇。
除了劉向看到的,當時民間還流傳著很多兵家的故事。1973-65438+2月,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壹批帛書,其中有壹本類似《戰國策》的書,被主辦方命名為《戰國家書》。這本帛書的二十七篇中,有十壹篇是《戰國策·史記》所收,其余十六篇是佚書。
因為秦始皇焚書的重點是各國的史書,戰國政策為後世史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料,司馬遷就把其中的90多部收進了《史記》。而且《戰國策》中的文集多為優秀雜文,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戰國策》(連載
《戰國策》在流傳中相當失落。到了北宋中期,丟失了十壹篇,直到曾鞏拜訪士大夫之家,才補上三十三篇。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漢、燕、、中山國不同,今天看到的《戰國策》有33篇460章,也分為497章。本書所記載的歷史事件,始於公元前490年智伯滅範、中行(夷),止於公元前2265438年秦始皇統壹中國,高建禮攻秦始皇(顏策三),反映了這二百七十年間重要的政治、軍事、外交活動。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古樓蘭遺址發現了壹份不晚於魏晉的書面版《戰國策》的殘片。其內容與姚宏本《顏冊》第壹章的結尾和第二章的開頭相同,說明現在的版本已經流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劉向編纂的原貌。
戰國策的版本大致有兩個體系。南宋初年,姚宏(今浙江省嵊縣)校勘此書。他謹小慎微,忠於原著,書於紹興丙寅(1146),不久就有了刻本。此書為清代黃丕烈所抄,收錄於《十裏居》系列,廣為流傳。現在俗稱爻本,包括東漢印稿的殘註和姚宏續註。和姚宏同時期的縉雲(今浙江縉雲)保表也為戰國政策做了註解。包改了原文,重新編輯,遭到後世許多人的嘲諷。元代吳世道著《戰國策註》,彌補了鮑註的錯誤,釋疑解郁,甚至方便了讀者。初版四輯,抄的是元至正十五年(1355)的兀術刻本,流傳的還有很多其他的重印本。這本書現在俗稱包五本。此後許多中外學者研究戰國政策,或零短文或巨著,各有所獲。
金摯友有《戰國策》補釋,朱有《戰國策》註集,苗有《戰國策》新校勘。
《戰國策》共33條,記錄了自《春秋》之後,從楚漢開始,245年的歷史。所以這本書思想活躍,縱橫勾心鬥角的手法很多,不太適合儒家思想,所以被儒家排斥,沒有在世界上廣泛傳播,後來逐漸殘缺。比如劉向編的《戰國策》中,蒯通說韓信獨立,這是《史記·索隱淮陰侯列傳》中引用的,後來這篇文章在《戰國策》中失傳了。根據崇文總目錄,* *丟失11篇。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向士大夫的私人藏書中索取書籍並加以校訂。因為他的謬誤,他又補了33篇。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曾鞏所修訂的。
《戰國策》與劉向編撰的《戰國策》有所不同。因此,歷史上有兩個版本的《戰國策》,劉向為古版本,曾鞏為新版本。
這壹版《戰國策》的標題如下:
1.西周政策有1篇,分為17章。2.東周政策有1篇,分22章。3.《秦策》五篇,共64章。4.《齊策》共6篇,分57章。5.《楚策》共4篇,分52章。6.趙策有4篇文章,分為66章。7.衛策4篇,共分81章。8.《韓策》共3篇,分69章。9.《顏策》共3篇,分34章。10.宋威策有1篇,分為14章。11.中山政策有1章。以上***33篇,486章。這是東陽人吳世道根據《曾鞏》的修訂版,於元代泰定二年(1325)所作。吳世道的《戰國策註》流傳至今,另壹位宋代詩人鮑彪改變了原書的順序作了新的註釋,摯友金對《戰國策》有補充解釋。東漢高郵為舊版《戰國策》作註,今不全。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西漢帛書,記載戰國時事,定名為《戰國書信》,與《戰國策》相似,可以彌補現行版《戰國策》的錯誤和不足。
《戰國策》的作者是誰?對此壹直眾說紛紜,莫衷壹是。
是從很多書上編的,顯然不會是壹個人寫的。關於作者的時代,人們已經做了很多考證,主要有以下幾點:第壹,是戰國時期的人寫的。
書中很多人和事都是戰國時期的,比如長平之戰,荊軻刺殺秦王,所以可以斷定大部分都是戰國時期的人寫的。二是秦末楚漢之際的人寫的。比如古籍中有“蒯通說韓信自立”,大概是楚漢之作;第三,有壹部分出自西漢人之手。在西漢,很多人,如蒯通、卞通、朱等。,都擅長“縱橫之術”。蒯通還寫了81篇《意味深長》,大體論述了戰國時期說客的權變,以及自己關於縱橫之術的理論。所以可能有學者根據“短篇幅”、“長書”、“校書”推斷出劉翔,可能是西方*。但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仍然沒有確定的依據。如果說《戰國策》有壹部分是西漢時期的人寫的,還是有壹定道理的。
《戰國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尤其是劉向編修的古本,在中國古代史上曾占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戰國策》是繼《春秋》之後,從楚漢初開始,長達245年的歷史記載。如果從楚漢起義那壹年開始,也就是元年(前209年)的245年,恰好是周真定十六年(前453年),漢、趙、魏三族分晉。在《左傳》和《國語》之後,但在楚國春秋和秦楚時代之前,245年的歷史空白主要由戰國政策填補。《戰國策》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如西周、東周的局勢,春天沈駿後楚幽王的局勢,郭凱拜見李牧,呂不韋建立子楚,老哀秦公之亂等。,這些都是獨家史料,也是司馬遷修改《史記》的唯壹史料來源。
《戰國策》中的許多文章都是戰國或更晚時期的人寫的,他們的原版是史策,所以歷史事實更可信和真實。所以司馬遷編《史記》,用了八九十處戰國政策的史料。在戰國時期哲學家寫的書中,也多次被引用。比如《楚策四可說春沈駿》見於《韓非子奸淫擄掠大臣》;《魏策·文藝侯與獵》見於《韓非子·說林》。《秦策·張懿易說秦》,見於韓非子《初會秦》;“中山策,家父欲伐中山”,見“諸事做錯,外儲說左”;《齊策易·郭靖·齊俊山相貌辨正》見於《呂春秋·史鷙》;《齊策·三於薛》見於《呂春秋·寶庚》;《魏策義·龔偉疏措病》見於《魯春秋·昌鑒》;“魏策二魏惠王之死”見於《呂春秋開春》。
司馬光寫《子同治簡》,戰國史料也取自《戰國策》。
《戰國策》收集的說客縱橫觀,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社會面貌和重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活動,生動記錄了縱橫家的機智、口才、智慧和謀略,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軍事家、戰略家在當時的社會舞臺上演了壹幕幕生動感人的大戲,戰國政策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受戰國縱橫家智慧和謀略的影響,西漢也湧現出陸賈、卞通、朱、、、顏朱、莊安等壹批縱橫家。
《戰國策》語言流暢犀利,風格辛辣。善於在文本中巧妙地插入寓言來說明抽象的道理,闡述自己的論點。是議論文寫作的典範。這些寓言和比喻,很多後來都成了著名的典故,比如畫蛇添足,假作虎狀,驚弓之鳥,反其道而行之,鷸蚌相爭等等。
《戰國策》文筆優美,敘述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漢初著名的散文家賈誼、晁錯、司馬遷,宋代的蘇洵、蘇轍、蘇軾,都受到戰國政策的影響。《戰國策》所用的工整對偶句、對答主客體、克制客主申請等寫法,也被漢賦繼承。
劉向給這本書取名《戰國策》,同時也給那段復雜多彩的歷史取名——《戰國策》的名字由此而來,也算是劉向編校《戰國策》的壹個額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