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在國外的影響力,就數量而言,堪比半個CNN、壹大半個BBC、壹個FOX?兩個CBS,作為壹個自媒體人,李子柒絕對是壹個名副其實的超級網紅。
值得壹提的是,在這些外媒平臺上公開的美食視頻並沒有額外加入外文字幕,這就意味著李子柒僅僅是用鏡頭就俘獲了大批外國友人的心。
究竟是什麽樣的神作,竟取得這樣的成績?
用李子柒自己的話來說,不過是?柴火的溫度,奶奶煮的清粥,田邊的野鶴,還有地窖的老酒?罷了。
是農村的貧窮落後還是東方美食文化?
有人說,鄉野間的生活並沒有李子柒拍的那麽美好,那也不是真實的生活狀態。
更何況,如此片面的內容,怎麽能成為中國的文化輸出呢?
當然,無論是田園還是農耕,都不能全面地展示今天的中國,但我們不能否認中國在過去的數千年時間中都以農耕文明為主,也正是以此為基礎,才沈澱了千年來顛撲不破的華夏文明。
盡管不全面,但柴米油鹽醬醋茶依舊是中國文化的壹部分,更是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流。
壹雙筷子,壹個茶盞,處處皆是文化。小到壹道菜的刀工火候、調味擺盤,大到八大菜系、百般風味,就像《舌尖上的中國》,每壹個細節和步驟都值得細細品味。
孔夫子曾說:?不時,不食?,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也說要?食歲谷?。區別於西方科學嚴謹的食物制作規範,東方的飲食顯得更隨意。
同壹道菜會隨著時間、地點和人物的不同而產生差別。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食物首先講?氣?,其次才是?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時令菜。
只有生長成熟符合當季的食物才能得天地精氣。此外,用餐之人的身份和用餐環境等因素都會使得壹道菜有不同做法。
正所謂藥食同源,傳承了千年的中醫亦是如此。中醫從來都是針對不同體質、不同癥狀、不同程度給予不同的處方,而不似西藥,無論病癥輕重如何,都靠壹個方程式。
也正是這份用心和靈性,使得中國菜品的風格、口味靈活多變。而李子柒遵從的,便是這?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的傳統:
三月桃花開了,采來釀桃花酒,憶芳時年華。
四月枇杷成熟,釀枇杷酒,清香甘甜。
五月櫻桃成熟季,開始釀櫻桃酒、煨櫻桃醬、烘櫻桃幹、調制櫻桃青檸飲,約三五好友小酌。
到了七月七巧節,用紫薯做七巧餅,乞智慧巧藝。
八月中秋節,做蘇式鮮肉月餅,飲酒賞月。
九月釀桂花酒,馥郁芬芳。
十月紅通通的柿子掉滿墻,卻不能貪嘴。
入冬便腌起了臘肉、香腸和魚鯗,整個院子裏掛了滿滿當當?
如此種種,在我們看來是閑來無事可學的技能,而對李子柒而言卻是求生本能。
亦如這些美好,在我們看來或為壹場場精心策劃的表演,而在千年前的歲月中,卻是祖輩們再平淡不過的日常。
因為自然,所以美。
舉個例子來說,幾千年前,我們的先祖們就學會了將新鮮的牛奶和煮爛的糯米混合在壹起,再將這種糯米奶糊埋在雪地中降溫,待其凝固成型,這不就是今天糯米糍的前身?皚皚白雪中藏有如此美味,多美的意境。
還有壹道梅花湯餅,是將梅花洗凈切末,取檀香煎汁,和梅花粉、面粉拌均,搟成面皮,再用梅花模子在面皮上鑿出壹朵朵梅花形的薄片,最後投入雞湯中煮熟。或許妳不太喜歡檀香的味道,但那份梅花和面的清雅也足夠令人充滿食欲了。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湯綻梅:十月以後,用竹刀取即將開放的梅蕊,蘸取蜜蠟,放入蜂蜜罐。待到夏月,在茶盞中用熱水浸泡,花蕊逐漸綻放並吐露幽香,令人喜愛。
槐葉淘:盛夏時采高處青槐葉,搗汁和面成細條。入水煮熟,浸冷水,撈出用醬醋澆拌,清涼爽口,詩人杜甫贊曰?經齒冷於雪?。
蟹釀橙:取黃熟大橙子去頂(呈菊花狀)去肉,留些許汁液,填入蟹肉,再將頂蓋上,放入盆中用酒醋水蒸熟,再加醋、鹽拌食。有酒,有菊,有橙,有蟹,豈不美哉。
粗簡的飯食,因文人而變得雅致有趣。雨雪風霜,花草果木,皆可入食。酒有花釀,茶可雪烹,簡單而溫暖。
在我們感嘆自己何時能夠掌控生活的時候,李子柒已然看到了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在我們幻想著擁有財富自由的時候,李子柒已經有了整個世界。
除了變著花樣給奶奶做好吃的,騎馬、耕犁、刺繡、染匠、造紙、養殖、建屋搭院簡直沒有李子柒不會的。
或許,最打動人心的,不是李子柒視頻中營造出的古典美,而是她那份執著、堅持和對生活的熱愛。無論是蜀繡,是筆墨紙硯,還是壹碗正宗的蘭州拉面,哪壹樣不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千百次的練習?若非熱愛,還有什麽能令她如此堅持?
相比於現代生活,傳統的東西顯得緩慢、笨拙,甚至冗余。可為什麽它們歷經千年依舊存在?為什麽我們還要說傳承沿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另壹件事。
對國學略懂的小夥伴們對於《周禮》壹定不陌生,它是儒學經典,更是周朝的治國之本。
《周禮》分為六典:天官負責宮廷,地官負責民政,春官負責宗族,夏官負責軍事,秋官負責刑法,而最後壹個冬官負責的卻是營造,即《考工記》。
這就猶如在壹場國家高層會議中,位列的除了掌管國家政治、經濟等命脈的首腦外,還有壹位造車建房的木匠。
這些伐木鑄造、制革織染的民間手藝,如何能與其他美輪美奐的高頭講章並列呢?
因為吃穿住行?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才是文化的源頭。從木工到樂器,從花農到花中四君子,從街頭民謠到詩詞歌賦,從盛飯裝水的陶罐到今天的陶瓷藝術,這些都是文化生長沿襲的足跡。
我們羨慕李子柒,卻不必變成她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壹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所以,只是看著李子柒,就能感覺到生活原來這麽美好,不是嗎?
李子柒鏡頭下的田園牧歌著實令人心生向往,但我們都知道,那都是生活中的高光時刻,而背後的艱辛和傷痛都被李子柒默默腌漬了起來,連同她的過往。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和機會成為下壹個李子柒,但我們對?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的生活依舊迷戀。
迷戀的到底是什麽呢?
看李子柒轉手壹個蒲團,轉身壹個衣架,就連吃剩的葡萄皮都能被她用來做了壹條仙氣十足的長裙?我們羨慕的,是她在真正地創造自己的生活。
即使沒有金錢和網絡,她壹樣能從竹林和菜圃中生活得有滋有味。而我們的吃穿用度,哪個不是在被迫接受?
我們羨慕李子柒,卻不必變成她。
相比於幻想著?采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或許我們可以選擇退出外賣軟件,靜下心來享受壹次做飯的樂趣,哪怕並不好吃;
相比於質疑這個女孩是否真的什麽都會,或許我們可以選擇將目光移除那塊小方屏幕,去用心感受生活中那些久違的感動,就像李子柒壹樣,明白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麽,並且盡全力守護它。
而我們在表達內心對這種有溫度的生活的熱愛時,可以恬淡,可以熱烈,可以唯美,也可以豪放。
浮生有夢三千場,窮盡千裏詩酒荒,徒把理想傾倒,不如早還鄉。
當我們賭上所有的力氣與勇敢,去做充滿期待和熱愛的事情,並不遺余力地完成它,這本就是此生中最美的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