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12811358年),為元代醫學家,金元四家之壹。“滋陰派”的創始人。字彥修,又稱丹溪。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自幼學習四書五經和程朱理學,三十歲後才開始學醫。他遍走江蘇、浙江、安徽各地訪求名醫,後從羅知悌學醫。認真鉆研《內經》等古醫書,學術上受到劉完素、李杲等影響較大,並對劉完素火熱學說有進壹步發展,倡“陽有余陰不足”論。根據《內經》論證“相火”有常有變,認為人體有賴於“相火”以溫養臟腑和推動功能活動,但“相火”易於妄動,壹旦相火妄動就會耗傷精血發生病變。在養生方面,主張節制食欲, *** ,以保養陰分。臨床治療上主張滋陰降火,善用滋陰降火藥,後世稱其學術派別為養陰派(或滋陰派)。他所創用的越鞠丸、大補陰丸、瓊玉膏等至今仍為常用方劑。主張臨證時要靈活用藥,反對當時壹些醫家忽視辨證,機械地搬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和濫用辛燥藥的做法。著有《格致余論》、《丹溪心法》、《局方發揮》、《本草衍義補遺》等書。他的學說不僅在國內受醫者推重,對國外(如日本等國)也有較大影響。因世居丹溪,人又稱丹溪先生、丹溪翁,是元代婺州羲烏(今浙江義烏)人。初業儒,攻就徐謙學性理之學。徐氏系得朱熹四傳之學,震亨盡得其傳。後徐罹疾,醫皆不能療,三十歲時因母病,遂決心學醫,棄舉子業。其時盛行南宋《和劑局方》,溫燥之藥幾乎溢用,朱氏於此頗有異議。乃四出求師,企能糾正時弊。曾周遊天下,遍訪名師,後聞武林羅知悌為金劉完素之再傳弟子,集張從正及李杲兩家之長,擬前往就學。羅氏性倔之甚,震亨竟十次往返謁之,恭立門下,雨雪不能移其誌。羅氏頗受感動,終於接見並為之言學醫之要。朱氏得名醫指迷,學問大增,其功底原來已較豐厚,其後聲名遂大震。其學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戒人節欲,以免相火妄動而煎灼真陰,以獲“陰平陽秘”之境地。其治善滋陰降火,自創方劑甚多,如大補陰丸、瓊玉膏等,皆為後世所重,後世尊為“養陰派”。其著作
詳見百科詞條:朱丹溪 [ 最後修訂於2016/3/24 13:30:26 ***2745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