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的壹部分,兩院只有合在壹起,才是壹個完整的故宮。兩院孰優?應該說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臺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北京故宮博物院超過了100萬件的珍藏同樣無人匹敵。遷臺的學者當時認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國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銅器;文人重視書畫,書畫本身也好運載,能拿的盡可能拿,***拿走了5424件。其中僅宋畫即達943幅,宋元山水畫系列可構成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極品特展。中國有君子佩玉之說,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壹部分,計17934件,但卻集中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各瓷器陳列室與敬事房的精品,可謂名窯畢備。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臺北藏有其中的“壹希”。郭熙的《早春圖》,現在臺北,北京沒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圖》,臺北沒有。龍袍,中國歷代只有清王朝留下來的,當時的學者認為清朝的東西價值不大,沒有拿,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1件龍袍也沒有。
三十七年(1948)秋,國***戰爭形勢逆轉,故宮和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博籌備處決定挑選文物精品運往臺灣。該年年底,第壹批文物箱件由海軍載運駛離南京,抵達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軍載運。故宮運臺文物***2,972箱,只是北平南遷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頗多精品。中博籌備處運臺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運臺圖書文物,政府成立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聯管處將文物遷往臺中縣霧峰鄉北溝新建的山邊庫房存放,又開鑿防空山洞。聯管處時期,進行對文物的抽查、清點;接著從事整理編目,先後編印了多種書籍,並有小型陳列室對外開放參觀。其間也曾挑選精品前往美國,先後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五處展出,先後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五處展出,也參加過紐約「世界博覽會」。
故宮遷來臺北之後,陸續擴建數次,陳列空間逐漸擴大。五十七年(1968),又將圖書文獻從書畫組中劃分出來,使典藏文物單位由原來的古物、書畫兩組擴編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三處。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獻處之下增設圖書館。其業務略舉大端:如對文物重新點檢、整理,詳細登錄;並且與其他機構進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協助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增設中國藝術史組,這是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的前身。該組作育出許多藝術史研究人才,部分並在故宮任職。六十七年(1978),與國史館合作校註《清史稿》,後由國史館整理增訂出版為《清史稿校註》。故宮也展開編輯和研究的工作,先後出版了多種期刊、專書、目錄,以及書畫、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獻等書冊和裱裝畫軸、手卷等。故宮積極選派人員出國培訓、考察,及參與國際學術性活動。主辦數次國際性學術討論會,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國古畫討論會」;挑選精品出國參展,在日本大阪的「萬國博覽會」和韓國漢城的「中國展覽會」,均大獲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