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比賽現場講解
壹、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3]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3]
三、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單制《五雜坦》雲:“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約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3]
四、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鬥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3]
如今許多學者認為,據古籍可靠記載,象棋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了。除上引《潛確居類書外》,漢劉向《說苑·善說》也記載了戰國孟嘗君下象棋的事:“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鬥象棋,亦戰鬥之事乎,”戰國時的作品《楚辭·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這些,說明在戰國時代“象棋”已經成為壹項經常的活動了。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象棋產生的時間,當在戰國之前。但“前”到什麽時候?有人認為可上推到春秋時期,並認為象棋是模仿當時兵制而產生的。他們的依據,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比如,以舞蹈象征戰鬥,則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戰鬥,則名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種而來的。這種情況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產生於春秋時期是合乎當時歷史情況的。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壹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壹人,***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遊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征當時戰鬥的壹種遊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壹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4]
中國象棋簡介
古代象棋具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庚信寫《象戲經賦》,標誌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岑順夢見象棋的壹段故事。結合如今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壹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4]
歷代象棋發展
中國象棋即軍際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
唐代,象棋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後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為90個點。
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藥的發明增加了“炮”之外,還增加了“士”、“象”。另外宋晁無咎的“廣象棋”有棋子32個,與現代象棋棋子總數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盤上有沒有河界。宋、元期間的《事林廣記》刊載了兩局象棋的全盤著法。
明代,可能為了下棋和記憶的方便,才將壹方面的“將”改為“帥”。另外明、清時期,棋書出版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適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晉楨的《橘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泉》和張喬棟的《竹香齋象戲譜》更為著名。
如今,中國象棋已流傳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菲律賓還成立了中國象棋協會。
近代模式象棋成型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壹半以上。
國家體育項目——象棋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壹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
3 棋子
帥(將)
紅方為“帥”,黑方為“將”。
帥和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壹格。帥與將不能在同壹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仕(士)
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能是九宮內的斜線。
塞象眼
象(相)
紅方為“相”,黑方為“象”。
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範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壹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車(jū 車)
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因此,壹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壹車十子寒”之稱。
炮
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動與車完全相同,但炮在吃子時,必須跳過壹個棋子,我方的和敵方的都可以,俗稱“炮打隔子”
馬走日與蹩馬腿
馬
馬走動的方法是壹直壹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壹格,然後再斜著走壹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壹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兵(卒)
紅方為“兵”,黑方為“卒”。
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壹步步走,不能後退外,可向前移動。過河以後可左、右移動,但也只能壹次壹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4 棋子的子力價值
在對弈時,雙方都要進行不可避免的兌子帥(將)是唯壹不可兌換的棋子,下列子的價值如下(以車9分為例,帥(將)除外
車——9分
馬(開局)——4分
馬(中局)——4分
馬(殘局)——4.5分
炮(開局)——4.5分
炮(中局)——4分
炮(殘局)——4分
相(象)——2分
仕(士)——2分
未過河兵(只能向前)——1分
已過河兵(可以向前及左右移動)——2分
到底線的兵(由於只能左右移動)——1分
說明:1.相和士是防守型的棋子,相是保護自己陣地的子,士是保護帥(將)的,所以棋子價值相當)
2.炮機動如車,在開局階段比馬厲害,在殘局階段炮沒有架子,所以比馬差)
3.馬在開局因為受蹩腿限制,所以不如炮,但在殘局階段限制極少,所以比炮強)
4.這些分值只供參考,不能壹昧追求分值,壹切還是要保護將(帥),困斃、殺死對方將(帥))
5 棋盤
象棋棋盤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棋盤”。在方形的平面上,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有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兩端的中間,也就是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宮”(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
整個棋盤以“河界”分為相等的兩部分。為了比賽記錄和學習棋譜方便起見,現行規則規定:按九條豎線從右至左用中文數字壹~九來表示紅方的每條豎線,用阿拉伯數字“1”~“9”來表示黑方的每條豎線。對弈開始之前,紅黑雙方應該把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壹步,進就寫“進”,退就寫“退”,如果像車壹樣橫著走,就寫“平”。
“楚漢界河”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壹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壹帶就爆發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如今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現漢霸王城面臨坍塌的危險,有關部門正在保衛我國的古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