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今天漢族的前身

今天漢族的前身

在周朝,所謂的華夏代表的是夏商周三個氏族,包括與他們相融合的壹些古氏族,其中又以周為中心。這些民族本非單純,所以可以稱之為“諸夏”。“諸夏”的詳細情況,因為上古史料的缺乏,我們現在已經難以追究。“諸夏”之外的氏族,古時候稱為“夷狄”,古籍中有記載的名稱繁多,主要有苗族、蠻、黎族、荊、舒、淮夷、徐戎、嵎(yú)夷、萊夷、和夷、島夷、百越族、巴族、蜀族、庸、盧、微、髳(máo)、彭、氐(dī)、羌族、濮、西戎、驪戎(lí róng)、陸渾之戎、伊洛之戎、犬戎、北戎、山戎、鬼方、狿狁(yán yǔn)、赤狄、白狄、義渠、林胡等。這些夷狄的服飾、語言、生活習慣、都和中原的華夏民族不同。這些所謂夷狄民族,在春秋戰國時期。除了群貊(mò)之外,都和中原的華夏民族發生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春秋時北方的晉國與戰國時北方的燕趙兩國,都征服和兼並了許多狄人的部族和國家,並與之相互通婚。東方的齊魯兩國則完全征服並同化了東夷民族。西方的秦國,本身就是壹個戎夏混合的民族,到秦始皇時代已經完全征服了西夷與巴蜀壹帶的氐羌。楚國原來是壹個南蠻之邦,春秋時期在南方崛起,加入夏人集團。到戰國時期席卷了長江流域,把荊 吳 苗 蠻與百越的地方都收入版圖。春秋的吳國也是壹個荊吳與夏人的混合民族。而越國則屬於南方越族。這兩個國家先後加入了諸夏的集團,最後這兩個國家的民族與土地都並入了楚國。秦楚兩大強國,原本都是非夏族的國家。在各自華化了自己以後,壹個華化了整個中國的西部,壹個華化了南部。秦始皇以壹個華戎混合的民族統壹了整個中國的版圖,同時也統壹了文化,建立了壹個眾民族大統壹的大帝國。這就是中華民族發展中的第壹階段。

漢族是個融合的民族,不是那麽簡單的部落來的,漢族人的姓氏裏有40%是少數民族來的,就知道了,漢族人的血緣多半不是單純的,歷史上統治過中國或影響過中國的,匈奴,鮮卑,蒙古,滿都有血緣融合到漢族血統裏.現在說的漢族更大意義上是說繼承了漢族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