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鍪字與什麽有關

鍪字與什麽有關

鍪,漢字,讀音móu,是指古代打仗時戴的盔;又指古代的壹種炊具,作用相當於鍋。

鍪的古籍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鍪·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9。《唐韻》莫浮切《集韻》迷浮切《正韻》莫侯切,?音謀。《說文》鍑也。又《廣韻》兜鍪,首鎧。《書·說命·惟甲胄起戎註》胄,兜鍪也。《釋文》鍪,莫侯反。《韻會》譌作?。

又《正韻》冠卷。《荀子·禮論篇》冠有鍪而無縱。又《集韻》莫?切,音茂。《博雅》釜也。又《韻補》葉蒙晡切,音模。《急就章》弓弩箭矢鎧兜鍪,鐵棰撾杖梲柲殳。殳音殊。《正字通》兜鍪,形似釜而反脣,非炊具。

說文長箋雲:軍士以首鎧為炊具,故曰兜。兜為胄名,鍪則釜名,壹物兼二義。按軍伍鐎鬥,晝炊夜擊,未有以首鎧炊者。凡被圍,糧匱援絕,煮弩鎧,食筋革,皆勢窮使然,非軍士例用首鎧為炊也。箋說誤。

鍪與釜的區別:

銅整與銅鑒、銅扁壺等同出,侈口,高領,腹部有壹道明顯的折,圓底。整是與釜形制相近的炊器。《急救篇》顏註日:“整似金而反唇。日:整者,小釜類。”孫機先生從出土器物中觀察得出:“整與釜的體積相近,只是口比釜小。

其底部、腹部與釜區別不大,但肩部多裝環耳,肩以上逐漸收縮成顯著的頸,口沿外侈。”整最早出現於戰國中期的蜀墓中,壹般情況下,整腹部較大,口徑小於腹徑。戰國時期多用於承蒸飯,漢代鰲多單獨使用,既可作蒸煮器,也可作溫器。

羊鬼山陪葬坑出士的銅整造型非常特別,口徑等於或略大於腹徑,相對於高高的頸領,腹部顯得較小,整個器物給人難以站穩的感覺。這種樣式的銅整不見於其他地區,當屬楚國王室用器中的特色器物。銅整與沐浴用器同出,可能是用來對洗澡水進行加熱和保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