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兔子這個量詞比較特殊。當我們數兔子時,我們用“羽毛”而不是“馬”和“頭”。大家都知道“羽毛(わ)”壹般用作鳥類或家禽的量詞。想到這裏,妳肯定能聯想到兔子長翅膀滿天飛的場景。那麽為什麽兔子使用量詞“羽毛”與其他陸地動物不同呢?我查了壹些這方面的資料,最常見的說法是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在古代,日本人壹般不吃牛、羊等動物的肉,但兔子的肉是個例外。據說因為兔肉吃起來像雞肉,所以日本人把它當鳥吃。所以在屬於兔子的時候,也套用了用來數鳥的量詞“羽”。
還有壹種可靠的說法是,人抓兔子的時候會把耳朵綁在壹起。這個時候我們會用“巴(わ)”來數被拴的東西,這個詞和鳥類的量詞“於(わ)”在發音上差不多,但是因為“巴”不是用來數動物的,所以我們用“於”。
當然,在更早的文獻中,其他量詞是用來描述兔子的。在日本古籍和文學作品中,“兒(みみ)”被用作量詞。此外,還有“馬”、“頭”、“羽毛”等來數兔子,但因為“羽毛”是最常用的,人們也習以為常,所以大家都用“羽毛”來數兔子。
說完兔子,我們順便說壹下,在科普日語中有三個量詞用來表示動物的數量:皮(、)、頭(、)首先,“馬”多用於小型哺乳動物、昆蟲、魚類等。可以用在除大型動物以外的幾乎所有動物身上,甚至鳥類,比如“4貓”、“1貓”、“3魚”等等。量詞“頭(とぅ)”適用於大型動物。比如《四馬》《像壹個頭》。“羽毛(わ)”壹般用於鳥類或家禽。如前所述,量詞兔比較特殊,用“羽”來表示。比如“三百羽”“壹羽”等等。
(PS:“羽毛”在壹些文學作品中,也可以用來表示蝴蝶、蜻蜓甚至蝙蝠等非鳥類的動物的數量。也可能是因為這些動物有翅膀,更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羽毛。)
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為止。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