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二手、三手文獻”?

什麽是“二手、三手文獻”?

根據文獻內容、性質和加工情況可將文獻區分為:壹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

1、壹次文獻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為依據而創作的原始文獻,如期刊論文、研究報告、專利說明書、會議論文等。

2、二次文獻是對壹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後產生的壹類方面,如書目、題錄、簡介、文摘等檢索工具。

3、三次文獻是在壹、二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而編寫出來的文獻,人們常把這類文獻稱為“情報研究”的成果,如綜述、專題述評、學科年度總結、進展報告、數據手冊等。

擴展資料:

文獻的演變:

演變

今天我們所說的文獻,主要指有歷史意義的比較主要的書面材料,廣義的文獻定義就成了記錄有知識的壹切載體。依據國際定義文獻乃是壹切情報的載體。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獻"的概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泛指古籍外,近人把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跡、古物、模型、碑石、繪畫等,統稱為"歷史文獻"。1984年中華人民***和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關於"文獻"的定義是:"文獻:記錄有知識的壹切載體。

"在這壹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知識"是文獻的核心內容,"載體"是知識賴以保存的物質外殼,即可供記錄知識的某些人工固態附著物。也就是說,除書籍、期刊等出版物外,凡載有文字的甲骨、金石、簡帛、拓本、圖譜乃至縮微膠片、視盤、聲像資料等等,皆屬文獻的範疇。

數千年來,我國先人創造出豐富而燦爛的各類文化碩果,主要是錄存於浩如煙海的古代圖書典籍之中,這些就是古典文獻。而其中與某壹學科直接相關的圖書資料,就是該學科的文獻。

古典文獻學的基本任務,是繼承古代校讎學家的方法、經驗和成就,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發掘、搜集、整理、研究這些文獻,去偽存真,考鏡源流,使之為各個學科、各個層次的專業工作者所了解、掌握和利用,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的科學文化,進而為全人類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