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克銀丸簡介

克銀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3.1 組成 3.2 功能 3.3 主治 3.4 用法 4 臨床研究 5 中藥部頒標準 5.1 拼音名 5.2 標準編號 5.3 處方 5.4 制法 5.5 性狀 5.6 鑒別 5.7 檢查 5.8 功能與主治 5.9 用法與用量 5.10 註意 5.11 規格 5.12 貯藏 附: 1 古籍中的克銀丸 1 拼音

kè yín wán

2 英文參考

Antipsoriasis concentrated pills

3 概述

克銀丸,中成藥,研制方,濃縮丸劑。

3.1 組成

土茯苓、白蘚皮等。

3.2 功能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3.3 主治

牛皮癬皮損基底層、脫屑發瘁、便秘溲黃、屬血熱風燥者。

3.4 用法

口服,濃縮大蜜丸1次2丸;濃縮小蜜丸1次1袋,均1日2次,重癥可適當加量服用。

4 臨床研究

該藥由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研制。經臨床觀察血熱風燥型銀屑病216例,總有效率為93.6%,治愈者平均療程為7周,服藥期間尚未發現不良作用。實驗研究表明,用硝酸鑭壹奧新蘭技術觀察本品治療銀屑病表皮細胞裂隙聯接的變化***10例,其中7例皮損消失,棘細胞淺層裂隙聯接明顯減少。說明該藥可能影響細胞膜,阻抑了過多形成裂隙聯接的能力,使離子、小分子交換和細胞代謝活動恢復正常.用冷凍蝕刻方法研究本品治療前後細胞膜變化***5例,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治療前在棘細胞及基底細膜內顆粒增加,棘細胞裂隙聯接數量增多,面積亦增大。治療後皮損消失,膜內顆粒減少,裂隙聯接數量明顯減少,面積亦縮小,細胞間隙恢復正常。提示該藥有抑制細胞活性的作用,抑制膜蛋白合成過多,能恢復細胞表面外殼的糖蛋白,影響細胞膜阻斷過多形成裂隙聯接的能力,有利於控制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5 中藥部頒標準 5.1 拼音名

Keyin Wan

5.2 標準編號

WS3B113792

5.3 處方

土茯苓 30g 白鮮皮 30g 北豆根 10g 拳參 30g

5.4 制法

以上四味,混勻,取 15g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 85g 加水煎煮 三次,第壹次 2小時,第二次 1小時,第三次 1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 對密度為1.40( 50℃測 )的清膏,與上述粉末混勻,幹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每 100g粉末加煉蜜 60g 與適量水,泛丸,幹燥,或加煉蜜80~ 9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5.5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濃縮大蜜丸;味甜、微苦。

5.6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甚多,直徑15~65μm。

(2)取本品大蜜丸或水蜜丸 10g ,蜜丸剪碎,加矽藻土 3g,研勻;水蜜丸研碎; 加氯仿25ml,濃氨溶液 1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 1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氯仿 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加取北豆根、白鮮皮對照藥材各 1g,同法分別制備成對 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於 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丙酮(9:1) 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層析缸內,展開, 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 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5.7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5.8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用於皮損基底紅,舌基底紅,便秘,尿黃 屬血熱風燥型的銀屑病。 ?

5.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濃縮大蜜丸壹次 2丸;濃縮水蜜丸壹次 10g(100 粒) ,壹 日 2次。

5.10 註意

忌食辛辣厚味及 *** 或致敏性食物。

5.11 規格

濃縮大蜜丸重 6g;濃縮水蜜丸每100 粒重 10g

5.12 貯藏

密封。

古籍中的克銀丸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品]石硫黃

氣。除頭禿,殺發根濕氣所生之蟲。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火克金也。硫黃乃石中得火之精者也。石屬陰,而...

《審視瑤函》:[卷五運氣原證]金針辨義

。《本草》雲∶馬鐵無毒,可作針。以馬屬午屬火。火克金,能解鐵毒,故用以作針。《審視瑤函》清傅仁宇公...

《瑞竹堂經驗方》:[十三、瘡腫門]金砂散

貯,遇患先用銀篦兒挑破瘡口,擠出惡血,然後用藥《瑞竹堂經驗方》元沙圖穆秀克公元12791368年...

《針灸聚英》:[卷三]鐵針

以作針。古曰。金針者。貴之也。又金為總名。銅鐵金銀之屬皆是也。《針灸聚英》明·嘉靖八年高武公元15...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七針灸直指]金針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