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說法是前256年生,
壹說為前247年生,
則前195年4月25日 駕崩時, 壹說62歲、壹說為53歲
下面引用專家的推論:
劉邦的卒年,容易確定。《史記》、《漢書》等古籍都明文記載其年為漢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
而劉邦的生年,就不是那麽容易確定了。司馬遷、班固都沒有明確地記載下來。倒是後來《史記》、《漢書》的註解者作了補充。
南朝宋裴骃(裴松之之子)註引皇甫謐曰:
高祖以秦昭王五十壹年生,至漢十二年,年六十二。(《史記?高祖本紀?集解》)
《漢書》的註解者顏師古則註引臣瓚曰:
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壽五十三。(《漢書?高祖本紀》)
按,秦昭王五十壹年,即公元前256年,皇甫謐之說的劉邦生年即此也。
再按,年四十二即位,其時為公元前206年,秦滅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也。上溯四十二年,即公元前247年,臣瓚之說也。
二者,孰是孰非?
臣瓚,已經證實,其人名姓無可考。但有壹點,我們知道他是唐朝顏師古之前的《漢書》註解家,具體的說,他是西晉時代的《漢書》註解者。近代歷史學家孟森的《臣瓚考》(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責善半月刊》1卷21期,1941年1月)可作參考。
皇甫謐(215—282),魏晉之交的醫學家,入晉後主攻文學、史學,他的《帝王世紀》上起三皇,下迄漢魏,頗有二史所缺者。但是皇甫氏撰著該書,大量引用經傳簽緯圖說,不少部分是荒誕不經、穿鑿附會的,顏師古在註解《漢書》時,數指其言之妄偽。在《史記?集解》中,裴骃經常大段大段地引用皇甫氏的《帝王世紀》。
由上可知,皇甫謐和臣瓚幾乎是同時代之人,據現今兩人所註解的片段言論,臣瓚的見解往往為較多的後世史家采納,皇甫氏則多有妄論,故此,誰人可信,實難定論。
現時流行的權威著作白壽彜總主編之《中國通史》采用了皇甫謐之說,而代表中國現代史學水平的《中國歷史大辭典》和經典辭書《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也采用皇甫氏之說。此三書壹錘定音,頓時劉邦之生年壹片倒:生於公元前256年。
其實,翔鋒以為,無論是皇甫謐還是臣瓚,都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在他們之前,並沒有任何資料顯示劉邦之生年——至少以現存的史料來看確實如此。真相可能是皇甫氏之說,也可能是臣瓚之說,但也可能二者皆非。史遷、孟堅沒有記載高祖享年,司馬光撰著《資治通鑒》,沒有引用二者之論,史家之筆也。
故此,翔鋒以為:劉邦,生卒年應該如此表述:B.C.256年或B.C.247年——B.C.195年,享年62歲或者53歲。另壹部經典辭書《辭海》與余暗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