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紙的演變過程

紙的演變過程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壹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制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壹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擴展資料

紙壹般分為平板和卷筒兩種。平板紙主要用於逐張使用,如供平臺印刷機印刷和書寫、繪畫等用紙。卷筒紙主要供連續性加工機械使用,如供輪轉機印刷,制袋機連續制袋,卷煙機連續包制卷煙等。

供印刷用紙的幅度壹般要求與印刷機系列相匹配。卷筒幅寬過去以787和1092mm及其倍數為主,隨著印刷機印幅的改變,現逐步采用以880mm以其倍數為主。

平板紙的長寬比為0.72。習慣上以500張為壹令,若幹令紙打包成為壹件,每件重量不超過250kg。其他紙張則由於各種使用要求不同,定有不同的規格標準,或按訂戶要求的特殊規格生產。

百度百科-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