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u bàn huán yáng
2 註解豆瓣還陽
此藥為景天科植物小山飄風(Sedum filipes)或山飄風(Sedum major)的全草。因這兩種植物的葉片形狀略像豆瓣,故得此名。也稱之為“豆瓣菜”。
這兩種植物在形態上有較大差別:小山飄風的花莖常分枝,直立或上升,高2030厘米;葉片較小,長2—3厘米;花紫色。山飄風的花莖不分枝或常基部分枝,高約10厘米;葉片較大,大的長約4厘米,小的長1.5—2厘米;花白色。分布於下谷坪、紅坪、板倉、紅河、關門山、長方、尼叉河、新華、大九湖、宋洛等地。生長於海拔900—2500米的山坡或林中巖石
該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月經不調、勞傷腰痛、鼻血、燒傷、外傷出血、療癰等。
用到中藥豆瓣還陽的方劑 雞子丹壹小孔,傾去黃白,即以上好辰砂為末(朱砂有毒,選豆瓣舊砂,豆腐同煮壹日,為末),和塊入卵中,蠟封其口...
秦艽湯,清熱解毒。治風熱毒氣,客於皮膚,遍身疙瘩,形知豆瓣,堆累成片,皮膚瘙癢。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
更多用到中藥豆瓣還陽的方劑古籍中的豆瓣還陽 《外科證治全書》:[卷四]發無定處證(計四十證)
、俗名風乘疙瘩。)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由汗出乘風,或夜受露,風濕相搏而發外...
《外科心法要訣》:[卷十四]發無定處(下)汗出中邪風,狀類豆瓣扁形,日癢秦艽湯宜服,夜重當歸飲服寧。註此證俗名鬼飯疙瘩。由汗出受風。或露臥...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發無定處]〔倍〕癗方歌〔倍〕癗汗出中邪風,狀類豆瓣扁雷形,日癢秦艽湯宜服,夜重當歸飲服寧。註此證俗名鬼飯疙瘩。...
《溫熱論》:第九章·驗齒醬瓣。陽血若見,安胃為主;陰血若見,救腎為要。然豆瓣色者多險,惟癥尚不逆者猶可治,否則難治矣。此何故...
《瘍醫大全》:[卷二十九癩癬部]門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