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島在新羅時代被視為郁陵島的附屬島嶼,但在韓國沒有具體名稱。日本古籍中稱之為“松島”。在舊時代,它是壹片與世隔絕的土地,在德川幕府時代,它是壹片博科聖地。
10月25日,朝鮮高宗皇帝將該島命名為“石島”。1905 65438+10月28日,日本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將原“松島”更名為“竹島”,行政上隸屬島根縣管轄。同年2月22日,島根縣知事發布第40號通知,宣布“殷琦島西北85海裏的島嶼稱為竹島,屬於本縣”,並於4月以1906號通知了當時的朝鮮政府。但隨著1906年3月28日島根縣相關官員對郁陵島的訪問,這壹事實被傳播到了全世界。日本島根縣官員沈曦義太郎和相關日本人經由獨島登上郁陵島,並告訴郁陵島長官申興澤獨島已被納入日本版圖。
沈興澤聽說獨島被劃分為日本領土時,非常驚訝。第二天,他馬上把這件事告訴了江原觀察,讓李明來。李明來也覺得此事至關重要,立即將裕陵長官的報告內容原封不動地上報給議會政府政務部長。
1906年,石島被韓國改名為獨島。政府參政部部長樸起春在1906年5月20日第3號令中指出,將獨島劃分為日本領土純屬謬誤,需要調查此事的情況和發展。8月1945日,日本戰敗投降。1946 65438+10月29日,盟軍最高司令總司令部發布了關於日本周邊幾個地區的政治和行政分離的決定(俗稱SCAPIN 677號),並將這壹指示交給了日本政府。《決定》第三條明確規定,將利安庫爾巖移交駐韓美軍政府管轄。
1946年6月22日,在SCAPIN第1033號第3項中進壹步規定:“今後,日本船舶和船員不得接近位於北緯37度、東經15分的連科特洛克斯(獨島)12海裏。
朝鮮建國後,美軍將其占領的半島領土移交給韓國,但獨島(竹島)的歸屬並不明確。在1951最終締結的《舊金山和約》中,美國刻意回避提及島嶼歸屬,從而給日本留下了算舊賬的空間。
1952 65438+10月18日,南朝鮮第壹任總統李承晚發表《關於毗連海域主權的總統聲明》,宣布對與其領土、半島和島嶼海岸相鄰的大陸架和所有海域行使國家主權,並明確相關經緯度坐標,以確定上述毗連海域的範圍。獨島被劃歸韓國領海管轄。日本政府抗議韓國單方面宣布的“李承晚領海線”,並拒絕承認韓國的領海線劃界法。
1953年5月,朝鮮戰爭還在如火如荼的時候,日本曾經派兵占領該島,並在島上立了領土界碑。韓方得到消息後,居住在郁陵島上的韓國居民立即組建了“獨島誌願警備隊”。1953,12年7月,韓國誌願軍警備隊在23歲的洪春起的帶領下,前往獨島驅趕日軍士兵。至此,獨島完全處於韓國的實際控制之下。在今天的行政區劃中,韓國將其劃歸慶尚北道郁陵郡郁陵壹獨島1-37管轄。
1956年,李承晚政府派出海警駐軍,洪春起結束了神聖的“保家衛國大業”。為此,韓國政府授予洪春起壹枚勛章,以表彰他獨自守護獨島三年零八個月的愛國行為。自1957以來,韓國壹直在獨島修建永久性建築。如今,獨島東島上有1座無人燈塔、2個觀察哨、3座房屋、各種天線和石碑。1981年末,韓國海軍人員還在島上修建了島嶼防禦工事。
鑒於這種情況,日本不能充耳不聞。自1954以來,每年向韓國政府提交外交抗議文件50次以上,指出獨島是日本領土,韓國必須立即撤出該島。韓國政府多次表示獨島屬於韓國固有領土。雙方針鋒相對,各執壹詞。日方曾多次建議將島嶼爭端提交海牙國際法庭裁決,但韓國外交通商部認為“獨島問題已不再是外交爭端,而是主權問題”,以主權問題不容談判為由斷然拒絕。
1965年6月,日韓邦交正常化,兩國壹致同意“日韓之間的壹切爭議,應首先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外交途徑無法解決的,以兩國政府認可的方式通過調解解決”。因此,日本政府提議與韓國就島嶼爭端進行對話。但韓國官方無疑認為“獨島自古以來就是韓國領土,不能將該問題作為兩國間的爭議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