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是先秦著作中對經濟論述最多並具有許多光輝經濟觀點的古籍。它的經濟思想偏重在商品貨幣流通和市場經濟範圍,這正是先秦各學派經濟論述中較為薄弱的部分。它提出處理商品貨幣經濟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把重要商品如糧食、布帛、鹽、鐵等和貨幣流通置於國家控制之下。《管子》中提出了壹些重要的經濟觀點:①政治、倫理規範與經濟活動的關系。《牧民》篇所提出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體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②認定財富生產的根源是土地與勞動,如說“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動,民非作力毋以致財”(《八觀》),並指出財富的生產“生於勞身”(《八觀》),強調了勞動在創造財富中的作用。③大力宣揚人們“自利”動機的積極作用,認為人們可以“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富”(《禁藏》)。④“輕重”是中國古代較流行而又獨特的經濟理論,雖非創自《管子》,但卻在此書中得到完整的發揮和表述。輕重理論是壹種價格波動理論,價格不固著在壹定點上,而在壹定幅度內由重到輕,由輕至重的波動。⑤它的貨幣思想已接觸到貨幣的職能等問題,特別是商品數量論思想貫徹到所有的商品貨幣關系分析之中,對後代各封建王朝的貨幣思想有重要影響。⑥在分配方面主張“貧富有度”(《國蓄》),以防止貧富過份懸殊。為達到此目的要求官府做到“富能奪、貧能予”(《揆度》)。⑦消費思想方面則在重視“儉”的同時,又主張在特殊條件下要“侈”,因為“富者靡之,貧者為之”,“不侈,本事不得立”(《侈靡》),形成壹種侈靡的消費觀,即通過擴大消費以刺激生產和增加就業。⑧在財政思想上,主張不把國家財政收入完全寄托在強制性的賦稅征課方面,而是把重點放在國營專賣事業的經濟收入上。此外,如預定國家計劃,即所謂“國軌”;主張全面經濟調查並特別註意對人民群眾的工藝技能、農業生產經驗和醫療技術等知識的獎勵和收集保存;鼓勵國外貿易,註意市場功能,根據產品不同條件實行不同的價格政策或經濟政策等,均各有其創見。
/Periodical%2EArticles/gzxk/2004/01/gzxk200401001%2Ehtml&b=31&a=16&user=baidu
/c?word=%B9%DC%D7%D3%3B%B5%C4%3B%BB%F5%B1%D2%3B%CB%BC%CF%EB&url=/WenLooPage9245%2D1%2Ehtm&b=21&a=18&user=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