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意思介紹如下: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寬廣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壹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什麽,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鐘子期的思念。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親途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呂氏春秋》壹書中有關於伯牙絕弦的民間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
伯牙鼓琴全文翻譯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譯如下: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誌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誌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譯文: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裏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妳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壹會兒,伯牙心裏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妳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弦,終生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賞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裏,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
《文言文二則》伯牙鼓琴譯文
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誌,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內心想著高山。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高聳的樣子就像泰山!”伯牙內心想著流水。鐘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蕩蕩就像長江大河壹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鐘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有壹次,伯牙在泰山北面遊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巖石下面;心中悲傷,就取琴彈奏起來。起初他彈了表現連綿大雨的曲子,接著又奏出了表現高山崩坍的壯烈之音。每奏壹曲,鐘子期總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長嘆道:“好啊,好啊!妳聽懂了啊,彈琴時您心裏想的和我想表達的壹樣。我到哪去隱匿自己的心聲呢?”
出處:
選自《列子》,為戰國鄭國人列禦寇所著。《漢書.藝文誌》著錄《列子》八篇,講述了琴師伯牙與樵夫鐘子期之間由於鼓琴聽琴而產生的交情
伯牙鼓琴朗讀音頻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誌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誌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鼓琴》譯文: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裏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妳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壹會兒,伯牙心裏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妳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弦,終生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創作背景:
《伯牙鼓琴》節選自《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春秋時期楚國人俞伯牙和鍾子期,雖然社會地位懸殊,但卻因琴曲相識相知的故事。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稱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裏,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絕弦》文言文翻譯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壹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什麽,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鐘子期的思念。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壹個戴鬥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鐘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鐘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擴展資料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壹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壹天,有壹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鐘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鐘子期,他們約好第二年中秋再見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鐘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鐘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
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壹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百度百科-伯牙絕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