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出眾、性格豪爽。
元稹詩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諸體該備,時有佳作名篇。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艷詩和悼亡詩。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奏河南尹房式(開國重臣房玄齡之後)不法事,被召回罰俸。途經華州敷水驛便宿於驛館上廳,恰逢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等人在此,也要爭住在上廳,元稹據理力爭,卻遭到仇士良的漫罵,劉士元更是上前用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鮮血直流,最終被趕出了上廳。
後來唐憲宗便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從此開始了他困頓州郡十余年的貶謫生活。
元稹因才華出眾、性格豪爽不為朝廷所容,流放荊蠻近十年。元稹奉命出使劍南東川。他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在任浙東觀察使的六年中,元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績,深得百姓擁戴。
擴展資料:
元稹聰明過人,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禦史。壹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
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
百度百科——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