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砂金礦狼山山脈有壹座寺廟建築群。從遠處看,整個建築錯落在山南,沿山勢而建,山上雕刻的石洞與地面建築融為壹體。這就是內蒙古唯壹的紅色喇嘛教——阿貴寺。
阿桂寺是典型的藏式建築,建於清仁宗嘉慶三年(1798)。在蒙古被命名為“杭瑞瑪的阿貴”,在西藏被命名為“拉西仁布嘉定森林的阿貴”,俗稱阿貴寺。阿貴,蒙古語意為洞穴,因周圍懸崖上的五個天然洞穴而得名。屬於藏傳佛教紅教道場,尊蓮花花生為祖。清廷時,力帆朝廷曾賜名宗成寺,並給它立了壹塊大匾,上面用滿蒙藏漢四種文字刻著寺名。從此,阿桂寺名聲大振,僧多粥少,香火鼎盛。最高峰時,有400多名喇嘛。大雄寶殿及其左右側殿、馬頭金剛殿共有* * 9,865,438+0間。大吉薩(招待所)有65,438+0座佛塔,65,438+03間客房,還有65,438+0,000多間供喇嘛使用的客房。被譽為中國西北最大的紅廟,內蒙古唯壹的紅教活動場所,被列為內蒙古12重點寺廟之壹。
當我來到山腳時,我擡頭看了看。我身後和兩邊的山高聳入雲,交流幽深。阿桂寺依山而建,壹水之隔。山青水綠,清溪流玉;廟前有清澈的綠波和碧波;四周山花爛漫,香氣醉人,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天然風水的好去處。
據記載,喇嘛教最早於元代傳入蒙古,自明代開始廣泛流傳。明朝時期給予西藏統治教派黃教喇嘛各種優待,支持他們對蒙古封建貴族進行講學和勸導。這壹時期,黃教喇嘛印刷出版了大量藏經,制作了各種法器,派出工匠並調撥設備,支援寺廟建設。喇嘛教很快在蒙古傳播開來。經過六百多年的流傳,特別是在清朝統治階級的支持下,喇嘛教逐漸成為整個蒙古民族信奉的宗教。上層喇嘛被授予各種頭銜和特權。當喇嘛的時候,不用交稅,不用服兵役,不用外出打工,生活費由人民貢品和國庫撥款。在當時喇嘛教盛行的趨勢下,位於磴口縣的阿圭寺成為內蒙古西部布爾尼部落、烏拉特部落、阿拉善部落最大的活動場所。下轄夫子廟、二陀寺、狗興寺、瑪尼圖寺、蘇日格寺。
阿圭寺屬於藏傳佛教尼瑪派,由公元八世紀在西藏傳播佛教的古印度僧人蓮花花生創建。因為這個教派的喇嘛戴著紅帽子,穿著紅衣服,所以也叫紅教。紅教的特點是以酒肉蔥祭神,缺壹不可;那些沒有接受過箴言和戒律的人不能背誦詛咒來崇拜上帝;遵守高度組織化的咒文、儀式和民間信仰,符咒提高到壹定程度就吃肉、喝酒、結婚。儒家思想的這些獨特之處,成為了阿圭寺聞名天下的原因之壹。
蓮花花生大師是八世紀的印度人,出生在烏詹納(今巴基斯坦),是印度佛教密宗的大師。應吐蕃赤松德贊贊巴(742 ~ 797)的要求,他進入西藏傳播密法。據蒙古佛經《班瑪卡唐》記載,蓮花生在進藏途中曾用密宗魔法“降伏鬼魅”,許多鬼怪都被他的秘咒降伏。他的《密宗咒》對藏傳佛教馬寧教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藏傳佛教馬寧教後來尊他為“祖師”。於是蓮花生大師就成了阿桂寺(宗成寺)供奉的主神。
爬上山間的石階,可以清晰地看到阿桂寺的全貌。寺裏的喇嘛告訴我們,春暖花開的時候,整個寺廟都是青山環繞,壹條溝渠貫穿南北。清溪順溝流下,如白絲飄落,山色如雕,顏色難以形容。山披青山,清溪流玉;廟前碧波蕩漾,碧波蕩漾;四周樹木花草環繞,香氣醉人,再加上鳥兒的歌唱,看上去就像人間仙境。
大雄寶殿重建於1984年,高10米,長24米,寬20米。依山而建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木牌坊,雕龍,雕梁畫棟,佛光閃閃。南大寺門口鑲嵌著“宗成寺”的匾額。殿內有釋迦牟尼像,殿內有紅教本尊像。如果在農歷七月初十來到這裏,正趕上阿桂廟會,鼓樂齊鳴,香火縈繞,念經念佛聲如潮,人們在拜佛,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奇特的洞穴是阿桂寺的另壹個特色。阿桂寺周圍的懸崖峭壁上,有阿桂洞、樂聖金剛洞、公主洞、水簾洞、護法洞五個天然洞穴,形成了壹奇二幽、三高四險的奇景。洞內石筍聳立,神燈閃耀,彩塑栩栩如生。山前沖積扇生長著檸條、霸王、梭梭等沙生植物,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天然林保護區。著名的陰山巖畫群、秦長城、漢墓、姬路賽、紅陽洞、仙池等名勝古跡沿山腳不斷分布。
阿桂寺的祭祀大殿和寺廟以其神奇而聞名。大殿周圍的懸崖上有五個奇怪的天然洞穴。洞內彩塑模糊不清,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是研究內蒙古喇嘛教紅教的珍貴資料。從大雄寶殿往東爬108石階,走300多米到“蓮花花生洞”(即阿桂洞)。洞內約200平方米為主神蓮花花生像,喇嘛在此設壇、朝拜、誦經、灌頂,香火也最盛。洞下有壹塊吊石,吊石上有壹個人的紅色腳印。相傳是蓮花生在此隱居、修煉、降妖行走的足跡。腳印的肌理和五個腳趾擠壓的凸起形狀栩栩如生,堅硬的巖石仿佛是誰都可以踩的軟泥。在懸石下,有壹個陡峭的懸崖。“巧匠來不了,鬼斧神工做不了。”讓人百思不解。
小山溝西側是紅教牧仁楊勝堂,即馬頭金剛堂。馬頭金剛神是大慈大悲觀音的化身,是馬寧教派最崇拜的,也是香火最多的。
它的右邊是“尚樂金剛洞”,儀式習慣在晚上進行。西南山腰有壹個“仙洞”。據說西藏松贊幹布的兩位妻子曾在此居住,壹位是來自尼泊爾的公主,另壹位是唐太宗統治時期的文成公主。洞內還有21仙女雕像。
西山是“保護者的洞穴”。主神“甲樓羅”是保護佛教的六神(金翅鳥);三布加裏布窯,主神是護法,加蘭之神。從阿桂寺下溝500米的東山腰部有壹條崎嶇蜿蜒的山路,上樓梯約400米的陡壁之間有壹個山洞,就是紅陽洞。洞穴是拱形的,進去就得下臺階。據說臺階下有壹個深洞,上面蓋著壹塊大石板,是進藏的通道。到底是真是假,從來沒有考證過。或許是古人對洞深的誇大吧!紅陽洞周圍有達日蓋洞、甲日格斯洞、雙布格斯洞、老申琴洞。據說,“李陵碑”、“楊繼業守靈”、“孟良偷骨”、“焦贊燒山”等故事都發生在這裏。在紅陽洞的墻壁上,有兩個1米見方的神龕,用木頭圍著,每個神龕都有壹個雕像,壹個是焦贊的,壹個是孟良的。根據傳說,因為孟良偷了楊繼業的骨頭,人們樹立雕像來崇拜他。洞內紅土俗稱玉光土,信眾用來治病。也是蒙醫常用藥材之壹。後來經有關部門檢測,土壤中含有藥物成分,可以治療皮膚病和胃病。紅陽洞以其著名的聲譽吸引了成群結隊的中外遊客。在與阿貴寺壹山之隔的格爾敖包溝,有壹股泉水,清澈見底,甘甜爽口。山泉周圍,水草郁郁蔥蔥,即使在寒冷的天氣裏,這裏也是壹片綠色。相傳蓮花花生大師將泉水賜予百姓。山前有兩塊人形巨石,當地人稱之為情侶石。
壹個傳說是...
當時蓮花花生大師即將離開阿桂寺,信眾們請他留下壹張能治百病的妙方。於是,蓮花花生大師將紅陽洞的玉石般的泥土和格爾敖包溝的泉水贈送給大家,並派黃金夫婦守在泉邊,保證這些玉石般的泥土和溝裏的泉水只用於治病救人。於是,這對黃金夫妻平凡的生活太過沈重,違背了上帝的規則,他已經悄悄開始戀愛了。蓮花生大師知道後,大怒,把黃金情侶變成了情侶石。
甘泉之水噴湧而出,永不枯竭。傳說金童玉女守護蓮花花生塔前的泉水。因為不遵守宗教規矩,被蓮花生大師變成了夫妻石。當地人把這座山叫做付琪山。據科學檢測,阿桂寺的泉水是壹種優質礦泉水。
因為這個美麗的傳說,這裏的泉水聞名於世。此泉水常年自流,日流量110噸,含有人體必需的碳、氫、鉀、鍶、鐵等十壹種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此水具有強身健體、養生長壽、防病治病等功效。,被當地牧民稱為神泉。歷史上的阿圭寺以其宏偉的建築、繁榮的佛教活動和引人入勝的神話傳說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宗教人士和考古學家。?阿桂寺是內蒙古最古老的寺廟群,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神靈的崇敬,對研究內蒙古宗教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早期人類是不是也看到了這個風水寶地,在寺廟區域周圍的山上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巖畫之壹?這65438+10萬幅巖畫構圖豐富,最大面積達400平方米。在哈日那溝的右側,阿桂寺的東側,有壹座漢代的石頭城,叫吉魯塞。它的5米高的墻真的有壹萬個不能強迫它的氣勢,而壹個人守衛它。據說王昭君離開要塞時曾在此下榻。沿山口左右兩側,秦漢時期留下的篝火、石墩、石臺綿延數裏,是溝通山前山後的重要通道。它在歷史上被稱為北方絲綢之路。站在這些古跡前,仿佛能聽到遠處傳來的駝鈴,和阿桂寺的佛音漸行漸遠。當人們虔誠地拜佛時,妳能看到殿前高聳的白塔和金剛方座的白塔嗎?是人的精神地標嗎?(嚴巨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