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書信劄記1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因為他是壹個集政治、學術、處事於壹身的偉人,所以受人敬仰。但是,他沒有留下任何作品。唯壹能讓我們學習的是曾國藩的信,裏面有435封信。從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知識和道德修養,這讓我們獲得了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
曾國藩的信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
在待人接物上,曾國藩繼承了“誠”和“韌”兩個字。俗話說,最聰明的人也是愚蠢的,最聰明的人也是笨拙的。我們應該誠實務實,而不是投機取巧。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有堅強的意誌力,挑戰自我,磨練意誌。
在育兒方面,曾國藩用“勤、謙”四個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似很短,但要落實並真正做好,難度很大。勤奮是壹種優秀的品質,無論妳多麽有才華,它都能幫助妳提高知識和能力;簡單是壹種美德。很多人辛辛苦苦創業後,子女不懂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敗家子。謙虛是壹種品德,可以提高我們的修養。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於人,行軍打仗需要嚴明的紀律,打仗需要英雄氣概,都是以人為本,使士兵在軍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意誌力,在作戰過程中不會輕易被打敗,從而成為壹支鐵軍。
在戰略戰術上,曾國藩用了“先求穩,後求變”四個字,這是國家大事,生死之地,生存之道。所以曾國藩認為,戰爭不是兒戲。他先要文書,立於不敗之地,再求變,從戰術上獲得更好的戰略,以更少的傷亡獲得更大的勝利。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的成功學思想,我們從他的思想中讀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在未來,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讓自己上壹層樓。在生活中,在與人交往中,我們要誠實,保護好自己,讓別人看到我們可靠的壹面,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真正的尊重,獲得人脈。
看了曾國藩的書信,我受益匪淺,以後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家書劄記2
曾國藩是清末中興名臣,現代聖賢的儒生,因其“文以德”而被後人稱為“半聖”。閱讀曾國藩家書,我們可以深刻理解曾在“養身、治軍、用人”方面的成就,也可以深切感受到曾不懈奮鬥的人生。十年太平天國運動,成就了自己,幫助清末大廈倒塌。雖然未能出仕,但也可稱為名儒之臣。
首先,在修養方面,講求“勤敬”,不驕不懶,天壹亮就起來,掃壹掃法庭,做壹個“勤勞、謙虛、誠實”的君子。後來講了“執拗堅強,節儉豁達,豁達”等內聖的方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精恒常”。曾說:“苦幹如掘井,多掘井不如泉。不如好好養壹個,努力利用彈簧。”在讀經史方面,他教導孩子:“要做好計劃,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可窮盡經典,避免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情況。有些人甚至壹輩子也沒能讀完十三經。”通過經典教育孩子努力學習。他還說:“學習的方法無窮無盡,但持之以恒永遠是主要的。”
第三,在管理家庭方面。吉祥之事有三:孝、勤、恕。持家八決:早寶考掃書、菜、魚、豬。也有人說,名聲不壹定是人生第壹位的,孝順也可以。在對孩子進行和諧教育時,說的是“沒聽說過兄弟不和而家庭興旺的,沒聽說過兄弟和睦而家庭興旺的。”總之,經營家庭,孝順是第壹位的,兄弟和睦是第二位的。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時,他親自領導的所有戰役都是“屢敗屢戰”,他手下的將領打的仗大多是勝仗。石達開曾這樣評價曾國藩:“雖不善用兵,卻能學有所才,運籌帷幄,自事發後再無所聞。”曾主編的《冰鑒》是壹部認識人的書。
曾國藩的實學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如果我們能夠學習並很好地利用它,它將對我們有無窮的好處。
曾國藩家書劄記3
這學期有幸看了《曾國藩家書》,感觸頗深。曾國藩的家書是平靜的、自發的、自由的。他們在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中蘊含著深刻的見解,極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從中可以感知到他的修身、育子、治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從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細致,平凡而深入,可謂字正腔圓,妙語連珠。
家書裏,讓人感覺他是壹個對女兒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都是要求兒子們把日常練習的詞、詩等作品發給他,然後他會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他指出“讀書要專,學漢字要常”。他也是壹位慈愛的父親。有壹次,兒子病了很久,他很細心地問他有沒有吃藥,吃了什麽藥等等。也有人建議,身體好的關鍵是平時加強鍛煉,而不是壹味的吃藥。“飯後走壹千步”是壹個很好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家的棟梁,被視為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兄弟,最善良的父親,他的後代遍布天下,都是大師級的人才。曾國藩的導師可能已經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書信中,他強調人生理想和道德修養。他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做大官,我也不想做大官,但我希望做壹個讀書明白的君子。”對比曾的家庭教育,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出現了偏差。我們過於重視“才”的教育,而忽視了“德”的教育。曾國藩的“君子”是什麽?司馬光在《資同治鑒》中已有定論:“凡才德者謂聖人,凡才德者謂愚人,凡才德者謂君子,勝德者謂小人”。傻子不是社會的問題,小人才是社會的大問題。“自古以來,國家的亂臣,家族的敗家子,多的是,以至於有很多顛覆者!”。發人深省,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我們小學生的衣服都繃著,嘴裏都是吃的。他們的“負擔”主要來自學習數學、寫作、英語和各種特長...與曾的家庭教育相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多停留在空談和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該是生命教育,教育孩子懂得人與人、父母與子女、兄弟與弟弟的關系,懂得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麽義務,應該做什麽禮儀。這就是教育。曾國藩書信中對弟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重在道德修養。但是我們今天的教育忽略了這些。再窮也要有錢,這讓很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沒有意識到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跟上虛榮心。很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也為我,極端自私。這樣的孩子不懂也不會愛父母。“孝”是“仁”的基礎。如果他們不懂得愛父母,又怎麽會愛別人,愛祖國呢?如果失去了對家庭的責任感,妳會承擔什麽社會責任?沒有“修身”,怎麽能“齊家”,更談不上“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家長,朋友,讀讀曾國藩的書信。這些書信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
曾國藩書信劄記4
壹直想認真讀壹本書,可惜因為事務繁雜,無法靜下心來。有壹天,我偶然看到曾國藩的壹封信。看完了,字裏行間的話很短,但語言簡潔,發人深省。
曾國藩作為壹個大學者,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他的學識和見識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所體現的“仁”、“禮”、“慎”等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在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先正己,時時刻刻不忘修身。曾國藩說,修德的關鍵是誠、靜、誠、恒。真誠就是誠實樸實,人與人在外表外貌上是壹致的。靜是指心、氣、神、身處於壹種寧靜放松的狀態。真誠,主要是指言行謹慎,不說臟話,不說沒有根據的話,不做沒有勝算的事。不變是指堅持不懈,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恒心。這些往往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所缺乏的。難道妳沒有註意到,壹些高官厚祿因為腐敗而深陷囹圄,而他們自己的原因就是不註重修養和道德。“常懷恭敬之心,敬畏之心,是福報之道”,“多看到別人的錯誤,不去想別人的成就,但要防止自己貪得無厭”,尊重規則,修身養性,是我們應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在享受的同時也能做出修補。
我們應該用“入世精神辦實事,培養閑情,從中國文化中培養見識,從傳統道德中汲取力量”。有平凡的背景,有自我奮鬥,有遠大的理想,有修養,做事有很大的氣度,做人有收斂的心態,以“屢敗屢戰”的精神確定目標,培養心態,修正心態。
曾國藩說:“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做大官,我不想做大官。希望做壹個讀書懂事的君子。”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度。而且他還認為,家塾可以讀書,曠野、熱鬧的田野也可以讀書。而他自己每天必須讀十頁,寫幾百字,寫日記,三天寫壹封信,八天寫壹首詩。雷霆不能動。而讀書時,“不讀完壹本書,就不讀他的書,從東到西讀,跟著外面的世界走。”正是這種堅持讀書的精神,使他在文采上有所成就。就連毛澤東同誌也說過,“我貼近人民,只為曾文正壹個人服務。”
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克己復禮,修身養性,慎獨慎微,做壹個大儒,妳會收獲很多人生的快樂。
曾國藩家書劄記5
終於看完了曾國藩的信,挺感人的。其實我很喜歡曾國藩,還有他良好的家風,甚至更加佩服湖湘人。他們的家風和我們李家很像,他的家訓和我父親教我的壹模壹樣。
讀書,做人,治病養生,軍事,我都學到了很多。
我們讀書有兩個原因:壹個是修德,講誠信,為人正直,修身養性,持家以對得起此生;第壹,練好妳的學業,練好背單詞背章節的方法,才能自立自強。
這幾天讀曾國藩的書信,讓我覺得自己很卑微。我讀書寫作的決心更大了,不為名而學。讀書沒那麽賺錢,寫作也是不斷的,但是希望能堅持下去。
談書法:“真知是大源,千萬不要自暴自棄。”
“世間萬物皆以幹坤為基。以書法為例:精神純粹,氣息澎湃,脈絡流暢,內旋集中,也是大道;結構精致,後面有路,合體縮短。這也是辦法。壹切幹字帶氣,壹切坤字帶形質。禮樂以行為本,禮以坤為本。寫詞自得其樂者,力大無窮,即樂之意也;撚線合法,即禮之義。”
曾國藩說,不要太相信藥是對的。難怪河西很多好心的醫生都不肯給我開藥。我認為保持健康比吃藥更好。與其到處旅遊,不如在家讀書寫字。留得壹寸土地,留得壹寸財富,何必多花錢?每次花錢大手大腳,幫了別人之後都會有罪惡感。窮人的家風不可或缺。
人生並不完美,妳不可能對自己做到完美,保留不足也是壹種福氣。
曾國藩書信劄記6
古代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仔細讀完曾國藩的信,我感受到了這句話的深意,仿佛在和壹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對話。書中細膩的文字和壹封深情的信,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待人接物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自己來說,他註重道德,強調真誠、正直、修養和家庭和睦,努力不辜負父母的美德。終其壹生,他壹直嚴格要求自己,觀察人才,總有善念。從他的書信中不難看出,他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每天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思想和失敗的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壹日三救吾身”,自省謹慎,孝順父母,愛護兄弟,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我們往往很懶,即使有實現壹件事的想法,最終也無法做到知行合壹。所以要給自己定高標準,講德講孝,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他致力於他的工作。要想成大事,就要有大格局和大魄力。做壹件事,要細心,註意細節,全神貫註,自始至終不放松。沒有毅力,人永遠不會有所成就。作為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聖的。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工作中遵章守紀,檢點做人,務實清廉。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裏時刻記著群眾,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和聲音,幫助他們解決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壹個有品位、有素質、有道德的人。
關於學習,曾國藩在《弟子規》中提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和方法。關於讀書修身,他教育自己的兒子、兄弟、子侄要勤學,要安於在家苦讀,要堅持早起,要有恒心。他鼓勵兄弟們獨立修課,並為他們設置了壹個課程,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作再到修身養性,極其細致。作為青年幹警,要時刻註意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強系統性和有序性,不斷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在從書本上學習知識的同時,要運用到實踐中,與同事討論學習,互相幫助,努力學會思考、理解和運用。同時,要根據標準要求,認真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從內心深處找到自己在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度上找到自己在落實工作上的不足,從生活態度上找到自己在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的書信充滿了美德、審慎、親情和友情,這正是我們所缺乏的。學習這本書的內容,會讓我們少壹些浮躁和狂熱,多壹些寧靜和自在。
曾國藩書信劄記7
我對曾國藩這位歷史人物了解不多,對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評價也很有爭議。看了曾國藩的書信,才知道這本書不僅字裏行間表達了他的真心話,而且可以作為研究曾國藩和這壹時期的重要史料。
曾國藩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他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之壹,但也做過壹些引得人謾罵的事。但在我看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尤其是曾國藩這種高學歷的人物,絕對不能單方面評價。
《曾國藩家書》涵蓋的領域很廣,有修身養性、持家有序、勉勵學習、養生、教子等。,這是他治國、理家、治學主要思想的反映。全書分為勵誌、勸導、修身、計劃生育、關愛親人、教子、做人、養生、師友、才藝、客廳、軍事片、政治。看曾國藩寫給弟弟的信,知道他對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此外,他還經常鼓勵弟弟們“好好讀書,如挖井,不如多挖井。為什麽不好好保存壹個,盡量用不完?”“丐幫士人,第壹要有誌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這對我們現在的學生來說還是很實用的。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事物或文化都變成了“快餐”,即“快餐文化”。很多人未能持之以恒,或者是已經忘記了過去,只是簡略地看了壹下,無法深入理解其本質。再者,看完這本書,不難想到經濟發展和物質文化發展還是跟不上。很多家庭提高了經濟水平,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而他們只關註孩子的學習成績,卻沒有投入及時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社會生活等教育知識,造成了很多人格缺陷。這才是我們現代人應該檢討的地方,努力理解曾國藩的思想,學習治國的精髓,糾正今天教育孩子不正確的出發點。
我在曾國藩的信中看到的是壹個好兒子,好兄弟,好父親。他講究人生理想、道德修養和待人接物的態度。他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做大官,我也不想做大官,但我希望做壹個讀書明白的君子。”這也反映了我們教育的問題,似乎過於重視“才”而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多停留在空談和口號的層面,未能落到實處。現在的青年應該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既有才華又有品德。
曾國藩書信劄記8
閱讀曾國藩的書信,可以看到曾國藩作為歷史名臣的另壹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好、最溫暖的善良之光。家書,無論長短,都寫滿了對親友的關心和愛護,字裏行間都洋溢著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道。壹代名人通過家書向我們展示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著曾鞏的家書,我感受到了他骨子裏對家人的濃濃親情。在北京做官的曾鞏在給祖父的壹封信中寫道:“在北京做官的人,借東土為生……”曾鞏在信中多次提到生活的艱辛,但他總是盡力幫助家人和親戚。看到這裏,我感動的想哭。現在我們生活在壹個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的時代,但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非常迷茫和困惑。也許我們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我們缺少了和曾鞏壹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在忙著追求名利。如今,人們曾經擁有的深厚親情和友情似乎在逐漸弱化,人與人之間維系情感紐帶的紐帶也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度和質量都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壹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之前牢固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冷漠。古人說“富者山中有遠親,窮者鬧市無人問”,這在當今極其講究禮貌的社會中更為突出。我們把壹切都歸咎於窮人和富人這兩個詞似乎有點單薄。在《曾國藩家書》這本書裏,我們從很多書信中可以看到,作為官員的曾鞏,生活非常艱苦,有時候冬天還要靠外國官員捐的炭錢過活。這樣的生活狀況在此刻可能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但那就是曾鞏當時的生活狀況。即使如此,他也不忘盡力幫助他的家人、朋友和親戚。看了曾鞏的書信,我有了壹點頓悟。維系親情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熏陶。
曾鞏在家書中數千次提到弟弟們的學習情況,從中可以看出曾家對教育的重視。曾鞏書中字裏行間的深情厚誼,來源於曾鞏深厚的文化素養和積澱。所以,改變人的素質的真正根源在於教育和文化。在這壹天,現代人缺少的是物質的發達,教育的相對滯後。物質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壹系列的社會和道德問題。
目前,在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展文化和教育。經濟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文化和教育可以改變壹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人民強大,國家才能富強,而讓人民強大的首先應該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壹個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是金銀富貴,充其量也是個畜生。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和動物沒什麽區別。
曾國藩書信劄記9
我在我的書架裏走著,偶然發現了壹封曾國藩的舊信。隨便打開,忍不住投入進去...
我默默合上最後壹頁,心裏卻不禁感慨萬千。
那只是幾十封普通的家書,卻是曾國藩當年智慧的結晶。修身、勸導、持家、理財、交友、政治、用人、養生、軍事...壹切。
“在古代,在偉大的戰爭和偉大的事業中,人的努力只占十分之三。”這是曾國藩信中的原文。曾國藩早就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正因為如此,他才不會自大,他才不會輸,他的心才平靜如水。看完這個,不得不佩服曾國藩,不愧為晚清重臣!
曾國藩,謙而不卑,忍而不怯,脅而不兇,難道不值得學習嗎?
但曾國藩的信也是為我們寫的,也給了我們有力的提醒。透過家書,看著曾國藩,看著自己,我們不禁感到慚愧,我也壹樣。
曾國藩,他受了無數委屈,卻壹直保持沈默,默默忍受。咬碎牙齒,咽下鮮血,妳是壹個怎樣的硬漢!今天,我是壹個彈簧,但當別人壓我時,我跳得很高。當時有個同學跟我有點小矛盾,他就用手裏的副班長的權力來指責我作惡。我壹聽,勃然大怒,沖上去和他理論,甚至差點動手打架,甚至我又多了壹個仇人。如果是曾國藩,可能什麽都不會爭論,只是默默忍受。現在回想起來,我不禁感到慚愧。中華民族歷來視“忍”為美德。為什麽我忍不了?
曾國藩有壹套獨特的治家方法。他勤勤懇懇管理家庭,努力學習,睦鄰友好,博學多才。這是曾國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管理家族的核心理念,是家族興旺的根本,但也留給我們壹個思考。我們要這麽做嗎?縱觀社會,就連壁紙都是“奢華、奢侈”的設計理念,“太陽照在座位上,雲在廳前發光。”節儉在哪裏?富二代,官二代,去哪裏找辛苦?.....也許我們應該學習曾國藩的智慧。
曾國藩和我們壹樣,以前也有很多壞毛病:居功自傲,出言不遜,對人無禮……甚至比我們還嚴重。但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克服和克服自己的缺點,成為壹個謙虛有禮的君子。偉人總有共同點,富蘭克林就是這樣壹個能克制自己,在死前改掉壞習慣的人。於是,曾國藩也告訴了我們壹個百年後的道理: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只是因為他們比常人更能克服惡習。至此,我不禁感嘆:曾國藩的成功,莫過於此!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28個字,寫著:做人做事的典範,修身養性的高尚態度,為官從政的要義,治國安邦的座右銘。看完之後,我不禁感嘆:“這本書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晚清重臣曾國藩在幾百年前留下了這些珍貴的書信。今天,當我再次打開那些塵封已久的家書,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曾國藩的良言,不正是我們遺失的寶藏嗎?這不就是我們要學的嗎?
曾國藩書信劄記10
很久以前就想看曾國藩的書信,卻總是因為壹些事情擱淺。這次黨員讀書活動終於讓我靜下心來讀書了。
曾國藩生前名聲不壹。他是“中興第壹大臣”,但也被稱為“漢奸”。他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但他也在“天津教計劃”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執法”的先河,背了黑鍋。但他也做到了“政治上向曾國藩學習,商業上向胡雪巖學習。”的聲譽...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尤其是對於曾國藩這種學識很高的人,絕對不能妄下評論。
《曾國藩家書》涵蓋了修身、齊家、治學、治軍、政治、生活、用人、交友、理財、養生等諸多領域,是其壹生從政、治家、治學、治軍主要思想的反映。這本書分為修身、勸善、持家、理財、交友、治政、用人。通過曾國藩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了解他對事物的獨特看法,以及他處理家庭、人事、軍事和國家事務的方式。曾國藩在很多書信中總結了自己的驕傲和失落,用自己的經歷教育兄弟,尤其是曾國藩對子女的品格教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現代父母教育孩子、建立良好家庭和教學的優秀榜樣。
讀《曾國藩家書》,不難聯想到當下的教育。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壹些不容回避和粉飾的問題。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現在社會和家庭也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孩子學習不堪重負已經成為壹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然而,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如信仰缺失、極端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而且教育問題也不容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家的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兄弟,最慈祥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書信中,他強調人生理想和道德修養。他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做大官,我也不想做大官,但我希望做壹個讀書明白的君子。”這也反映了我們教育的問題,似乎過於重視“才”而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多停留在空談和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書信中對弟子的教育,從生活行為入手,重在道德修養。但是現在的教育是讓孩子盲目的學習技能,導致很多孩子不知道“孝”是“仁”的基礎,不知道如何愛父母。怎樣才能愛別人,愛自己的祖國?
如果失去了對家庭的責任感,妳會承擔什麽社會責任?不“修身養性”怎麽能“齊家”,更別說“平天下”了?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曾國藩書信劄記》相關文章約10篇;
★曾國藩書信劄記六則。
★ 5曾國藩書信劄記。
★ 10曾國藩書信讀後感隨筆。
★曾國藩家書評論600字10篇
★曾國藩家書劄記5篇400字。
★曾國藩書信讀後感精選5篇。
★曾國藩書信讀後感5篇。
★曾國藩書信評論5篇。
★曾國藩書信讀後感5篇。
★曾國藩家書及讀書筆記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1 fc3c 5445 c 1 ba 79 CFC 8 B2 d 8178 C3 C5 DD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