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醫學起源於本能

醫學起源於本能

出於生存的本能,動物也有醫療行為。壹幼象受傷母象會為它敷裹,日復壹日,直至痊愈;在熱帶叢林中的猿猴冷的發抖的時候知道去啃吃金雞納樹皮,治療疾病;熊吃菖蒲葉治胃病,烏龜用薄荷解蛇毒;野豬中藥箭後,回自己去吃薺苨(壹種草藥)解毒.....

用樣的,最初由動物進化而來的人類自然也保留了動物自療的本能。因此,說人類保護自身生命的本能是醫藥起源的最原始的動力是很自然的。

但人與動物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人類能把原始的醫療活動發展成為醫藥學,動物卻不能,動物的自療行為永遠只能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盡管原始人類和動物壹樣具有保護生命的本能,但人類卻是在原始思維指導下通過觀察、思考,把原始的經驗積累起來,發現事物之間的某些聯系,再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將這些經驗和發現傳給後代。

醫藥學起源是壹個漫長而曲折復雜的過程。傳說中醫藥與農業同為壹個始祖。若是追溯歷史,“農醫同源”的說法還是有壹定的道理,醫藥與農業的確有密切的關系。有專家考證,傳說中伏羲、神農、黃帝所代表的時代,大約分別為中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之初、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新石器時代中期。

各個時代人們的生產方式是不壹樣的。

伏羲時代以漁獵為主,神農時代以農耕為主,在此之前還經歷了漫長的采集等過程。“人猿相揖別”後,先民們為了生存,通過采集和漁獵,獲得食物。有時采集到的野果、花實、根塊、莖葉,吃後就腹痛腹瀉,而吃了另壹種植物則腹痛停止,腹瀉有所好轉。

久而久之,人們逐漸積累了經驗,知道哪些植物對人體有益,哪些植物對人體無益,反而有害,慢慢地找到了植物的某些藥用規律。隨著社會的發展、火的使用、工具的發明,人腦也逐漸發達起來。

由於自然環境的變遷,植物資源減少,人類的食物鏈也隨之發生變化。人們開始考慮把壹些能吃的植物有意識地保存下來,進行人工栽培,這便是種植業的肇端。

在長期的采集和種植、漁獵和豢養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積累了植物藥和動物藥方面的知識,於是便開始了原始的醫療活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醫藥與農業是從同壹源泉裏流淌出來的。

由醫療活動到醫藥知識,進而到醫藥學,這是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只有零散的醫療活動和片斷的醫藥知識,還稱不上醫藥學。

醫藥學應當是包括系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醫療技術及經驗的科學總結。只有把醫療活動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構成醫藥學體系。在這裏,人類的思維以及語言與文字的創用,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原始人的野性思維或原始思維表現在外有集體***同趨向的特點,如在原始群中的醫療行為上,表現為互相求治、互相幫助,表現出“人類之愛”或“人類的同情心”。原始思維還表現為“神秘互滲”的特點,認為宇宙間存在著壹種支配世界萬物的超自然力量。

這成了巫術發展的基礎。著名的歷史學家範文瀾說過,巫師知識高於壹般人,為人所信服。

《山海經》等古籍記載了巫彭、巫抵等從事醫療、“操不死之藥”的巫師。從事巫術的專職人員是巫師,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巫師是具有知識和思維能力的人。巫師將最初的醫療活動和知識加以集中,往往兼有醫的職能,他們治病,有時施行巫術,有時兼用藥物。

但巫師對病因的解釋是鬼神致病,這種“鬼神致病”理論,在我國夏商時期成為權威思想,並統治人們的頭腦。

事實上,鬼神作祟並不是真正的病因,祭祀、祈禱等巫術也不能真正治好病。巫在本質上充當人與鬼神交通的媒介,與作為科學的醫學根本對立,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明顯,最終醫學將擺脫巫術的桎梏而獨立。

最初是人類的動物本能求生存成為醫學發生的原始動力。人類在思維支配下,在大量的同自然、同疾病作鬥爭的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積累經驗,增長知識,把片斷、零星、經驗的東西,總結升華為系統的、理性的醫學體系,這是醫藥學起源的真正源頭。

同時,在醫學起源過程中,壹些留心醫學、善於總結經驗、具有創造才能的傑出人物,甚至包括壹些巫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醫學的起源,是動物本能、人類之愛、勞動、聖人、巫等諸種因素綜合參與的結果。

參考書籍:《醫學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