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易經中的易是什麽意思

易經中的易是什麽意思

問題壹:《易經》中的易是什麽意思 古往今來,解《易》的學者很多,但對“易”並沒有壹個公認的定義。較為常見引用最多也能為多數人接受的涵義有四,試簡述之:

1、簡易――《系詞》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也稱作”太壹“。是開天辟地的整個宇宙,也就是最大最簡的”壹“,作為萬物的開始。

2、反易――“陰與陽,相反之物也”。如經中:日月、晝夜、男女、奇偶、動靜等詞。

3、交易――這裏指的是相互交合,同壹的意思。在《易傳》中表達出世間萬物,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4、變易――是易理的歸宿。《系辭》說: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問題二:《周易》的“易”是什麽意思 易字壹般普遍的理解有兩個意思。

其壹是易字上為“日”下為變形的“月”,指的日月同輝陰陽互存的意思。

其二是易有“轉變”“變化”的意思,比如“易容”“蜥蜴”,所以易放在這裏也是指的陰陽之間互相轉變,互相組合,千變萬化形成世間萬物的意思。

另外我個人理解應該還有第三層意思,就是容易的意思,因為大道至簡,最高深的道理往往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道理,所以易在這裏我覺得也體現了簡易容易的意思。

總之中國字博大精深,最好還是多個角度去理解,沒必要只用壹個概念去定死它的範圍了。

問題三:《易經》中的易是什麽意思 “易”字,壹說為“簡易”之義;另壹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借以釋疑。“易”前“周”字,壹說指周代人的筮法;壹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漢代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易經》,又稱《周易》,是華夏文明源頭的壹本重要古籍。它是壹本講人生智慧的書,它的壹切文字都是源自真實的社會生活,並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它能指導我們的人生,這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

很可惜,長期以來,《易經》壹書被世人誤讀,更被算命、占蔔、風水等迷信,以及代表不可知論的玄學利用。

易說《易經》壹書,是基於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破解《易經》,為它“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著作。本書在內容上,有數百處突破前人的地方,是易松雲嘔心瀝血的壹部力作。

問題四:周易的易是什麽意思 《周易》是壹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托的壹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壹種文化。

“周”的解釋:

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易”的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壹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象的。

3.日月為易,象征陰陽。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幹”的本義。

5.易是占蔔之名。

6.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7.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壹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壹樣。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恒常的道不變。《系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禮》“太蔔”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壹名而含三義:易簡壹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恒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2)時時在變易之中;3)又保持壹種恒常。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壹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

問題五:《易經》中的易是什麽意思? :《易》即《易經》,亦稱《八卦》,它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其產生的具體時間不詳,有說7000年前,有說1、7萬前,有說5000萬年前。只要不是說人是猿猴變成的,除了這是叢林文化的胡說八道,要為弱肉強食找進化理由,從而把人性變成禽獸找依據、找借口外,人性的文明歷史,怎麽上推都能說得過去。因為,人類文明的傳承方式有口授和書契兩種。史前壹直是言傳身教。 遠古簡單的書契指事明了,然後與口授同步而傳。“仁者愛人”的人性(這與禽獸根本不同),究竟傳了多少萬年,誰也說不清楚,且由考古去找證明,這已不是學《易》非要爭清弄明的事了。但孔子明確告訴我們:“昔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系辭下傳》) 《八卦》就是原始《易》。包犧氏就是太昊伏羲氏,風姓,天水人。相傳娶女媧為妻,乃三皇之首。被尊為華夏文明的始祖,大概在7000年前建立第壹個有史傳說的華夏帝國。三皇者,通指羲皇、神農、軒轅黃帝。這些人可能都是以壹個為首的帝王名字,指代很長壹段歷史時期。這就是遠古文明多用身教言傳作繼承,很容易丟失記憶的缺陷。但是,伏羲時代,人類社會相當文明是肯定的,這需用三條幸福指數鑒別,即人與自然和順,人與社會和順,人與身心和順(敝人甚至猜想,當時的人性文明,不知比今天強多少倍,物欲攀比、工具不如今人除外)。所以《易》是伏羲時代相當文明的證明標記。這種標記的思辨智慧極其顯著,對宇宙,即時空生命的理解,令今人永世研究,望塵莫及,甚至被洋人稱之為,它是外星人傳給中華祖先的文明智慧,不是他們能夠用史前的、石器時代的劃分分析能夠解通的。 又據《周禮。春宮。大蔔篇》記載,《易》有三種傳承形式,夏代叫《連山》,商代叫《歸藏》,周代叫《周易》。夏易商易在孔子“葦編三絕”時就早已失傳。現在只能通過孔子的《易傳》對《易經》的詮釋和《黃帝內經》對生命小宇宙的詳細描述,人們可以窺測復原部分原理。所謂《連山》是指以 “艮”山為據,觀察日月星辰同其變化關系的。所謂《歸藏》是指以“坤”地為據,觀察日月星辰同其變化關系的。所謂《周易》是指以“乾”天為據,觀察日月星與地轉時辰對萬物影響變化關系的。 但無論是以哪種自然現象作為認知切入的先後憑據,作為觀測的出發點,而全部是講天道運轉的基本原理則不會變,從而成為人心必須遵守的道統秩序。當代民間智庫絕學研究大師鄭?ぴ?老先生告訴我們:《易》是我遠古祖宗記錄天文、歷法、醫學的智慧寶典。當然也具有蔔筮預測的認知功能。 總之,《易》之為書有道德機理和工具機理的雙重功用;有情感邏輯和數理邏輯――兩種理性的中和思辨方法。是舉世獨壹無二的智慧寶典。更多易經知識您可以參閱 yuceshi/s/yixue/ 易經全文或參閱 langxunzixun 、 ......>>

問題六:易經中的先天易和後天易各又稱什麽 先天易是易經的基礎,後天易是易經的理論

沒有文字的易經,即只有太極圖、河圖、洛書、八卦、五行、天幹地支等這些為先天易;而有文字註辭的易經,則為後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