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本文實為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文中言“不”,其實正突出了作者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誌趣和人格的堅持,使得文章顯得與眾不同,讀來生動活潑,很好的表達了陶淵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作品名稱: 《五柳先生傳》

創作年代: 晉代

文學體裁: 文言文

作者: 陶淵明

目錄

作者資料思想感情

作者介紹補充

原文

註釋

註音朗讀節奏

譯文

點評

重點句子

擴展

文言常識/課後練習/原文翻譯1.古今異義:

2.壹詞多義:

3.重點虛詞

4.詞類活用:

5.特殊句式:

6.中考練習

3.原文翻譯

作者簡介

主要內容

總體概括

課文研討壹、整體感知

二、問題研究

三、重點字詞解釋

四、難點

賞析

課外延伸作者資料思想感情

作者介紹補充

原文

註釋

註音 朗讀節奏

譯文

點評

重點句子

擴展

文言常識/課後練習/原文翻譯

1.古今異義: 2.壹詞多義: 3.重點虛詞 4.詞類活用: 5.特殊句式: 6.中考練習3.原文翻譯作者簡介主要內容總體概括課文研討

壹、整體感知 二、問題研究 三、重點字詞解釋 四、難點賞析課外延伸展開 編輯本段作者資料思想感情

作者故意隱去傳主的家世、生平事跡等壹般傳記要素,而著重表現他的性格誌趣與精神氣質,更加突出本文主旨。語言樸素洗練,看似平淡,實則蘊涵深刻。 本文作者在文中多處言“不”證實表明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體現了陶淵明的高潔誌趣,表達了陶淵明平淡自然和安貧樂道的境界,以及對自己人格的堅持。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補充

陶淵明(約365——427) 字元亮,壹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文學家,著名詩人。少時頗有壯誌,博學能文。29歲出仕,在十余年的時間裏,幾番進退,仕隱不定。終因報復不得施展,又不肯降誌辱身與士族階層同流合汙,於是辭官歸隱,過上簡樸的農家生活。 陶淵明的作品,現存120多首詩,多為五言,如《飲酒》20首,《讀》13首,散文4篇,辭賦3篇,韻文5篇,又如《閑情賦》《感士不遇賦》《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等。他的詩歌多描繪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充滿了對汙濁社會的厭惡和對純凈自然的熱愛。他是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後人輯有《陶淵明集》《靖節先生集》。 陶淵明大約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年),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是我國第壹位田園詩人。 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 “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壹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誌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誌趣。

編輯本段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1)人也,亦(2)不詳(3)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4)。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5);每有會意(6),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7)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8)知其如此,或(9)置酒而招之;造(10)飲輒(zhé)盡(11),期在必醉(12)。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29)去留(13)。環堵蕭然(14),不蔽(bì)風日;短褐(hè)穿結(15),簞(dān)瓢(piáo)屢(lǚ)空(16),晏(yàn)如(17)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18)示己誌。忘懷得失(19),以此自終(20)。 贊(21)曰:黔婁(22)(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23)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24)?銜(xián)觴(shāng)賦詩(25),以樂(26)其誌(27)。無懷氏(28).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編輯本段註釋

⒈何許何處,哪裏。許,處所。 2.亦也。 3.不詳不知道。 詳,詳細地知道。 4.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於是,因此。以,把,用。為,作為。以為,以之為(用這個作為)。焉,語氣助詞。 5.不求甚解這裏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甚,深入,過分。 6.會意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今意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 7.嗜特別喜歡,愛好。 8.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裏指舊交,舊友。 9.或有時。 10.造往,到。 11.造飲輒(zhé)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輒,就。 12.期在必醉希望壹定喝醉。期,期望。 13.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沒有舍不得離開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4.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蕭然,空寂的樣子。 15.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16.簞(dān)瓢(piáo)屢空簞和瓢時常是空的(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17.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晏:安然 如:……的樣子。 18.頗 稍稍。  19.忘懷忘記。 20.自終過完自己的壹生。 21.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義稱贊、贊美。本文中可直接翻譯為“贊”。 22.黔(qián)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23.不戚(qī)戚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戚戚,憂慮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於,介詞,由於、因為,的意思。 24.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壹類的人吧?茲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 25.銜(xián)觴(shāng)賦詩壹邊喝酒壹邊作詩。觴,酒杯。銜,拿著。 26.以連接詞。 27.誌:誌向。 28.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29吝情:舍不得

編輯本段註音

嗜 shì 輒 zhé 吝 lìn 褐 hè 簞 dān 黔 qián 儔 chóu 觴 shāng 賦 fù 瓢 piáo 蔽bì 屢 lǚ 晏yàn 戚 qī 茲 zī 歟 yú 汲 jí 頗 pō

朗讀節奏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因為住宅旁邊植有五棵柳樹,於是就用“五柳”作為自己的別號了。五柳先生安閑沈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五柳先生)喜歡讀書,但只求領會要旨,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讀書有所領悟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五柳先生)生性嗜好喝酒,但因為家裏貧窮就不能經常喝酒。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壹定喝醉,喝醉了就離開,從來不有意留下。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破舊得連風和太陽都無法遮擋,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飲食簡陋而且經常短缺,而他卻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稍微抒發自己的誌趣。他能夠忘掉世俗的得失,只願這樣過完自己的壹生。 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壹類的人吧?壹邊喝酒壹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誌向而感到快樂,他也許是無懷氏時期的人吧?也許是葛天氏時期的人吧?

編輯本段點評

這篇傳的寫法很特別。正式給人立傳,總要說這個人叫什麽名字,是什麽地方人。但陶淵明筆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來歷,這就使人覺得高深莫測,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富於傳奇色彩。因為他的宅邊有五棵柳樹,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於是他也便把這作為自己的雅號。 本文贊語,用“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話來贊揚五柳先生,說“其言茲若人之儔乎”,意謂大概這兩句話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類人吧,也就是說五柳先生是黔婁壹類人物。兩句話非常精煉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兩個人物相映生輝。下面“銜觴賦詩”幾句,用記述與抒情再補壹筆,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畫面上真的活動起來。雖然貧困,並不妨礙他心境的悠閑,飲酒賦詩,自有不可多得的樂趣。這幾句也和前面“傳”的部分相呼應。贊語以“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結束,說五柳先生雖生活在後世,但他的精神卻徜徉於上古帝王無懷氏、葛天氏的淳樸時代,則其為人行事之超然絕俗也就不足為怪了。兩句話用或然語氣表示肯定,尤為妙絕,使全篇神韻飄然而遠。屬於自傳。

編輯本段重點句子

1.表明隱者心境的句子: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2.精神愉悅的句子:好讀書,不求甚解; 3.率真放達的句子:①性嗜酒②期在必醉 4.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句子:①常著文章自娛②忘懷得失 5.表明誌趣的句子: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6.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①不慕榮利②安貧樂道③率真自然

編輯本段擴展

1.宅邊有五柳樹 從“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壹》) 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並且有5棵。 2.好讀書 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後,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壹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鬥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4.簞瓢屢空 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裏,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於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5.黔(qián)婁 戰國時齊國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有言”,壹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 6。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黔婁先生死了,他的好友,孔子的高足曾參前往吊祭,看到黔婁停屍在破窗之下,身著舊長袍,墊著爛草席,用白布覆蓋著。由於這塊白布短小,蓋頭就露出腳來,蓋上腳就露出頭來。不禁為之心酸,就說:“把布斜過來蓋,就以蓋住黔婁先生的全身了。” 不料,黔婁夫人卻答道:“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這會違背先生的生前意願的。” 曾參認為黔婁夫人說得很有道理,深感慚愧,於是哭得更為悲傷。並問黔婁妻說:“先生之終,何以為謚?”因為古人死後,總愛根據他壹生的事跡,用壹兩個宇加以概括,這就叫 “謚”。這種“謚”法,也不完全出於朝廷,壹般有頭有臉的人,照樣可由親友或者家人贈謚,以慰死者在天之靈。 曾參的問話剛結束,黔婁夫人立即回答:“以康為謚。” 曾參大惑不解,問道:“先生在時,食不充饑,衣不遮體,死則手足不能覆蓋,棺旁也沒有祭祖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深,何樂於此而謚為康乎!” 黔婁夫人正色道:“先生生前,魯國國君要任他為相,但他辭而不為;齊國國君欲聘為卿,他同樣辭而不受,這算是有余貴吧!魯國國君曾賜很多米粟給他,齊國國君也屢次要予以報酬,他都辭而不受,這算是有余富吧!他願與天地人間***甘苦,寧願做平民百姓;他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些全是為了仁義,以康為謚,誰能說不合適呢!” 曾參聽後,受到極大的感動連聲贊嘆說:“正因為有黔婁這樣的先生,才有像黔婁妻這樣的好夫人啊!” 黔婁棄榮華富貴如敝履,與他的信仰有關。道家學派痛恨不平等的社會,鄙視富貴利祿。所以黔婁的行為並不荒誕,他反映了壹種社會思潮:既然我不能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麽自己就遠離塵世,潔身壹生。 本文已選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的22課。

編輯本段文言常識/課後練習/原文翻譯

1.古今異義:

1.每有會意 古: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今: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 2.親舊知其如此 古:舊交,舊友 今:過去的,過時的 3.好讀書,不求甚解 古: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今: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貶義) 4.造飲輒盡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時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為號焉 古: 以之為,把(它)當作 今:認為,作為/把,用 7.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 古:常用於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 今:誇獎,誇贊 8.頗示己誌: 古:略微 今:很

2.壹詞多義:

1.以:1、因以為號焉 介詞,把、用2、以此自終 憑借 或連詞,不翻譯 2.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詞,他 2、葛天氏之民歟 助詞,的 3.言:1、閑靜少言說,說話 2、黔婁之妻有言言語,話 4.如:1、晏如也 ......的樣子 2、親舊知其如此 像 5.許: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處所、地方 2、自富陽至桐廬壹百許裏 表示約數,左右 6.其:1、其言茲若人之儔乎句首語氣詞,表推測 2、親舊知其如此代詞,他 7.誌:1、以樂其誌誌趣,誌向 2、處處誌之標記

3.重點虛詞

1 以 因以為號焉 "用",助詞 2 因 因以為號焉 表順承,"就" 3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也字表判斷 翻譯成 是

4.詞類活用:

1.亦不詳其姓字:形容詞用作動詞,詳細地知道。 2.親舊知其如此:形容詞用作名詞,親戚朋友。 3.性嗜酒:名詞用作動詞,喝酒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讀書,不求甚解。(省略主語,應為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譯文:先生喜歡讀書,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釋。 因以為號焉。(介詞“以”後省略賓語“之”,應為:因以之為號焉)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缺少主語,應為“(先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譯文:先生生性喜歡喝酒,家中貧窮不能經常有酒喝。 ) 缺少主語: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因以為號。(省略“之”字,應為“因以(之)為號”。譯文:於是就把“五柳”作為號了。) 2、倒裝句: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狀語“於貧賤”“於富貴”後置,應是:不於貧賤戚戚,不於富貴汲汲)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應為“不知先生何許人也” 譯文: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的人。) 以樂其誌(應為:“以其誌樂” ) 3、疑問句: 無懷氏之民歟?(壹般疑問式) 4、判斷句式: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也”表判斷。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的人) 5、流傳下來的成語: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要領會精神實質,不必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6.中考練習

壹、閱讀《五柳先生傳》,完成文後各題: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 (3)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於其它三項的壹項( ) A.茲若人之儔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無懷氏之民歟? D.葛天氏之民歟?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壹項是:( ) 4、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誌趣和生活?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5分) 5、妳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麽?(3分) 參考答案 1、(1)處所 (2)到,目 (3)同類,輩 2、(1)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誌趣:壹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壹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壹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壹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描繪了壹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通過種種敘述,把壹個雖處於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5、喜歡。因為五柳先生是壹個率真自然,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的人。 不喜歡。雖然五柳先生對當時混亂、醜惡的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但他卻選擇了逃避,借酒消愁,安於現狀。 二、閱讀《五柳先生傳》,完成文後各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娛,頗示已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民歟?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4分) (1)亦不詳其姓字(詳細) (2)每有會意(體會、領會) (3)期在必醉(期望) (4)其言茲若人之儔乎(輩、同類) 2、請用自己的語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達出來。(2分)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3、文章結尾提到“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2分) 4、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以小傳的形式,向妳的家人或同學簡要介紹五柳先生(含生活狀況、性格特點、誌向情趣等方面)。(3分) 參考答案 1、(1)清楚 (2)體會、領會(3)期望(4)輩、同類 2、不憂心忡忡於貧賤,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3、希望人類社會返璞歸真,人們過上淳樸無爭、怡然自樂的生活 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樹而得號為“五柳”。他家境貧寒,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為人閑靜少語,壹生喜歡讀書和喝酒,常寫文章自娛自樂。

編輯本段3.原文翻譯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閑適沈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書的大概意思,只求領會文章主旨,而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他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特別喜歡喝酒,但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壹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壹定喝醉。他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從不客氣。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壹副安然自若的樣子。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用文章顯示出自己的誌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壹生。 評價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壹類的人吧? 喝酒作詩,以此來抒發自己的誌向。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

壹、整體感知

本文是作者托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沈約《宋書·隱逸傳》和蕭統的《陶淵明傳》都認為是“實錄”。從傳中寫五柳先生的誌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壹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文章在講述了“五柳先生”這個名號的來歷之後,便以壹句“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接著作者便開始講述自己在隱居生活中的樂趣:“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壹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壹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環堵蕭然”“晏如也”,描繪了壹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壹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這種種敘述,把壹個雖處於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出來。文末的贊中稱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無懷氏、葛天氏之民,是對他高潔人格的再度贊揚。 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錢鐘書所說:“‘不’字為壹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錢先生說:“豈作自傳而並不曉己之姓名籍貫哉?正激於世之賣聲名、誇門第者而破除之爾。”(見“有關資料”《錢鐘書論〈五柳先生傳〉》)下文的“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等,王夫之《思問錄》評論說:“言無者,激於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糅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誌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二、問題研究

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誌趣?刻畫了壹個怎樣的形象?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誌趣。壹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著文章。 通過這種種敘述,把壹個雖然貧困,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麽“不求甚解”呢?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壹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壹句相照應?談談妳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於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統壹答案。

三、重點字詞解釋

1.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會,體會、領會。意,指書中的旨意。)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輒,就。期,期望。) 3.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冷清的樣子,說明作者居住環境的簡陋。) 4.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樣子。) 5.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參考資料:

/q?word=%CE%E5%C1%F8%CF%C8%C9%FA%B4%AB&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