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復各派絕技
1:蜀派有絕技“借屍還魂”,可以把整個舊書紙更換,讓原來的墨跡附著在新的紙張上。可以大大延長書的壽命,但是因為不符合現代修復要求修舊如舊,所以這項絕技已經隨蜀派的消失而消失。
2:京派絕技“珠聯璧合”,把紙放在鍋裏和天然堿性溶劑混合,加入顏色後熬成粥狀,修補蟲蛀的書籍沒有任何痕跡,被行業裏面成為珠聯璧合,此項技藝隨著紙漿修補書機的發明。已經繼承和代替了古代技藝。是現在最流行的修復方法。
3:津派的絕技是“千波刀”,名如其藝,可以將紙隨意劈成需要數量,而且保證原來的墨色、紙質。劈開後還能保證原來紙張厚度,即便是被劈開壹千次依然可以如原來,不損傷紙張元氣,猶如復制古書。在歷史長河中因為此項技藝曾經多次險些外流,所以竹影法師棄藝後,因擔心被書畫作假人利用,將劈畫工具、藥物配方等都焚燒。因此津派隨千波刀的消失而徹底消亡。現在有些書畫修復師傅也會使用劈畫,但是最多只能劈開2到5次,劈開後紙會薄,可以利用第2次托表彌補厚度,因為劈開後損傷書畫嚴重,現在用的人也很少。與當年津派1千次都可以保證原來厚度和品質不可同日而語。根據現在書畫界的研究,津派可能因為靈活掌握了“借屍還魂”和“珠聯璧合”其中的奧妙所以創立了“千波刀”達到津派輝煌的頂峰。
4:楊派、蘇派,兩者相似度很高,但是在修復過程有明顯的不同還是被分成不同的派別。其技藝的代表手法就是“浴火重生”,其手法與修復古畫反鉛,用白酒燒畫方法相似。不同的是古籍修復是為了讓紙章修舊如新。徹底消除黴菌而危害書籍的各種生物因素。
古籍修復漿糊
古籍修復裏面漿糊被認為是首要機密。各門派不同配方比例不同。修復師傅很忌諱被問到漿糊如何調配。津派的竹影法師在06年時曾專門為北京年輕的古籍修復員,講解過漿糊的使用。根據當時的場記配方如下。1:明礬,明礬的作用是防止墨跡暈染古代有些書籍印刷時油墨裏面添加了面粉,而且明礬本身可以防止黴病。缺點是明礬可以讓紙酸化脆弱。
2:蜂蜜:蜂蜜作用是為了降低紙張的膨脹系數,對於點鑲、和補蟲眼很有作用。也有防止油墨暈染的作用。缺點是延長漿糊風幹時間、而且容易招蟲子。
3:花椒、桂皮:作用是可以驅蟲缺點是容易改變紙張顏色
4:白芨:這個增加粘性,缺點是以後再有人修復時不容易揭裱、北方天氣幹燥。加多後容易皺縮。天津藝術博物館基本90%的畫都是楊派修復,就有大量皺縮、崩裂等情況因為是按照南方漿糊配方加入過多白芨。所以在北方存放畫面無法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