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七類。
壹、人品。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領其人與 茶品相得,故其法每傳於高流大隱、雲霞泉石之 輩、魚蝦麋鹿之儔。
二、品泉。山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 之。並貴汲多,又貴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新, 汲久貯陳,味減鮮冽。
三、烹點。烹用活火,候湯眼鱗鱗起,沫浡 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湯少許,候湯茗相浹卻復 滿註。頃間,雲腳漸開,浮花浮面,味奏全功矣。 蓋古茶用碾屑團餅,味則易出,今葉茶是尚,驟 則味虧,過熟則味昏底滯。
四、嘗茶。先滌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 孤清自縈,設雜以他果,香、味俱奪。
五、茶宜。涼臺靜室,明窗曲幾,僧寮、道 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呤,清譚把卷。
六、茶侶。翰卿墨客,緇流羽士,逸老散人 或軒冕之徒,超然世味也。
七、茶勛。除煩雪滯,滌醒破疾,譚渴書倦, 此際策勛,不減淩煙。
是七類乃盧仝作也,中夥甚疾,余忙書,稍改定之。時壬辰秋仲,青藤道士徐渭書於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園。
2. 文言文翻譯譯文
蘇城有南園、北園兩個處所,菜花黃的時候,苦於沒有酒家小飲;要是帶酒盒去,對花冷飲,又殊無意味。有說就近找個酒家的,有說看好花回來再飲的,但是終不如對花熱飲為快事。大家議論不定。蕓姊笑道:“明天大家只需帶好酒錢,我自能擔爐火來。”大家笑道:“好!”眾人走了,我問道:“妳果真自己帶去?”蕓姊道:“非也。我看見市內賣餛飩的,擔子鍋竈全都齊備,何不雇他前往。我先烹調齊整,到那裏再壹下鍋,茶酒兩便。”我說:“酒菜是方便了,但是缺少烹茶的器具。”蕓姊說:“帶壹只砂罐去,用鐵叉串住罐柄,拿掉鐵鍋,把砂罐懸在行竈中,加柴火煎茶,不是很方便嗎?”我拍手說好。街頭有個姓鮑的,賣餛飩為業,花百文錢雇他的擔子,約定明天午後。鮑欣然答應。明天看花的人都來了,我告訴他們這個辦法,壹致嘆服。午飯後出發,還帶了席墊。到南園,選擇在柳陰下團坐。先煮茶吃,然後暖起酒熱起菜。那天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不久酒暖了菜熱了,坐地大嚼。挑餛飩擔的人也不俗,拉他壹同飲酒。遊人見了無不羨慕我們想得別致。吃得杯盤狼藉,大家陶陶然的,或坐或臥,或歌或嘯。紅日將盡,我想吃粥,挑擔的就去買米煮起,吃得飽飽的回來。蕓姊問道:“今日之遊樂乎?”大家齊說:“不是夫人之力辦不到啊!”大笑而散。
如果是這壹道題:18.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2分)
紅日將頹余思粥擔者即為買米煮之果腹而歸。
19.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殊無意味(很,非常) B.或議就近覓飲者(尋找)
C.擇柳陰下團坐(圍坐在壹起) D.各已陶然(熏陶)
20.根據文中畫線的句子,用現代漢語描繪妳眼前所呈現的畫面。(2分)
21.妳從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18.紅日將頹/余思粥擔者即為買米煮之/果腹而歸。(2分,對三處2分,兩處1分,壹處不得分)
19.D(2分)
20.示例這是壹個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壹片金黃,蝴蝶蜜蜂到處飛,男男女女穿著漂亮衣服,紛紛出來遊玩賞春。面對美好春光,人們深深陶醉。(2分,表達流暢,意思符合即可)
21.熱愛自然,喜歡和朋友相處,自由自在,閑適快樂(2分,答出兩點即可)
3. 跪求,封氏聞見記飲茶篇譯文,答得好追加分譯文
蕭誠十分擅長書法,李邕也自己寫東西說自己擅長鑒別書法。兩個人都住在南中。蕭誠寫了副字認為不錯,就拿給李邕看,李邕覺得壹般,蕭誠對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滿,就造了幾張假的古字畫,天天把玩,把字畫弄得很舊,看見的都說這是數百年前的字畫,蕭誠對李邕說:”我有王羲之的真跡,珍藏了很久,現在想拿給妳看看。”李邕很希望看看,蕭誠故意拖延數天,不肯拿出來。後來兩人談及此事,李邕執意要求看看,說:”妳答應了卻不讓我看,不是在騙我嗎?”蕭誠於是讓家仆回去取來,家仆沒拿到,驚呼:”前幾天有客人來,見過,估計被他偷了。”李邕信以為真,蕭誠過了很久說:”我放在某個地方,後來忘了。”就讓李邕跟著去取,到了地方後,李邕觀摩了很久,沒懷疑是假貨,說:”這樣的真跡我這輩子都沒見過。”在座的都認為這就是真跡。又過了幾天,等到李邕的客人們都聚會,於是蕭誠對李邕說:”妳從來都看不起我的書法,前幾天給妳看了幾張我小時候寫的字,妳怎麽就認為它是王羲之的真跡,妳是怎麽看的?”李邕大驚說:”妳再拿來我看看?”看到後,稍微瞟了幾下,扔在床上說:”現在仔細看看,還是不怎麽樣。”
4. 陸遊的詩《書嘆》的翻譯、鑒賞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沈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春,壹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雕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意思是:在驛亭的外的斷橋邊,有壹朵孤單寂寞綻放的梅花,無人做主。每到黃昏日落時,它便會覺得非常孤單,憂愁。風雨這是又來打擊,更顯得淒涼。 它並不想去和其它花兒爭香鬥艷,認憑其它花兒的嫉妒。花兒飄落又雕零飄落,被碾成泥,化作塵土。只有芳香依舊蔓延。
5. 核木記文言文全文翻譯不是《核木記》,沒有這樣壹篇文言文,應該是《核舟記》。
核舟記
明魏學洢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閱壹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壹楫。楫左右舟子各壹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壹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壹,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壹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壹;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猶鬼神者良多,然誰有遊削於不寸之質,而須麋瞭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於我,亦必疑其誑。乃今親睹之。由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嘻,技亦靈怪矣哉!
——選自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誌》
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壹寸左右的木頭雕刻成宮室、器皿、人物,以及飛鳥走獸、樹木石頭,而且無不按著木頭的原形來雕飾模擬物態,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態。他曾經贈送我壹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遊覽赤壁的情景。
核舟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寬敞的地方是船艙,上面覆蓋著箬竹船篷。船艙兩旁開有小窗,左邊和右邊各四扇,總***八扇。打開窗子看,可見雕花的船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子,可欣賞到右邊窗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邊窗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字,都塗了石青顏色。
船頭上坐著三個人,當中戴高帽滿腮胡須的是蘇東坡,右邊是佛印和尚,左邊是黃魯直。蘇、黃兩人正在***看壹幅手卷。東坡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講什麽話。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微側著身體,他們緊靠著的兩膝,各隱現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皺褶中。佛印極像彌勒佛,敞開胸懷, *** 雙乳,擡頭仰望著天空,神態表情與蘇、黃二人不壹樣。他平方右膝,曲著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壹粒壹粒清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壹支槳。槳兩旁各有壹個船夫。右邊那個梳著椎形發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壹根橫木上,右手扳住右腳趾頭,像嘬著嘴唇在吹口哨的樣子。左邊那個右手拿著壹柄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放壹把水壺,那個人目光註視茶爐,臉色平靜,好像在凝神傾聽茶水燒煮的聲音。
這只船的底部比較平坦,就在上面題上名字,題的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劃細得像蚊子腳,壹鉤壹畫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壹顆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紅顏色。
總計這只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槳、茶爐、水壺、手卷、念珠各壹件;對聯、題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有三十四個。可是量量核舟的長度,甚至還不滿壹寸。這原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細地看了這只核舟後,驚嘆道: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莊子》《列子》書中所記載的能工巧匠,被譽為像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誰在不到壹寸的材料上運刀自如地進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須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麽壹個人,拿我的話來告訴我,我也壹定會懷疑他在說謊。可現在這卻是我親眼目睹的事實。從這件作品來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來。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
註:
參考“古詩文網”曹光甫翻譯,個別地方作了修訂。
鏈接網址:.cn/mypage/page1?pid=67399&pgid=72816
8. 誰有這篇文言文的譯文蘇城有南園、北園三處,菜花黃時,苦惱的是沒有酒家讓大家飲酒。
帶著飯菜盒前去,對著菜花喝冷酒,也沒什麽意思。有人提議說就近再找喝酒的地方,有人提議看完話後回去再喝,到底都不如對著花喝熱酒最痛快。
大家沒有壹致的看法。蕓娘笑著說:“明天大家只要出賣酒的錢,我自己挑著爐火來。”
眾人笑著說:“好。”大家回去了,我問她說:“妳真的要去嗎?”蕓娘說:“不是,我見集市上有賣餛飩的,他們挑的鍋、竈全有,何不雇他們前去?我先在家把菜烹調好,到那裏再回壹下鍋,茶酒都方便了。”
我說:“酒菜倒是好說,只是烹茶缺乏器具。”蕓娘說:“帶壹個砂罐去,用鐵叉穿上罐把,把鍋撤掉,把罐懸在竈中,點上柴火煎茶,不是很方便嗎?”我拍掌稱妙。
街頭上有個姓鮑的,以賣餛飩為業,用壹百錢雇他的擔子,約定到明天午後,姓鮑的欣然答應了。第二天看花的人都來了,我告訴了他們事情的原本,大家都嘆服。
吃過午飯壹同前去,並帶著席子、墊子到了南園,找了柳樹陰下圍坐。先烹茶,喝完後,然後燙酒熱菜。
這時候風和日麗,遍地黃金,大家穿著青衫紅袖,阡陌縱橫,蝶蜂亂飛,讓人不飲自醉。不壹會酒肴都熱了,大家坐在地上大吃起來,挑擔子的姓鮑的也看來不俗,拉著與大夥壹同喝酒。
遊人見了都羨慕我們的奇思妙想。杯盤亂其八糟,大家各自陶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有的嘯。
太陽快下山了,我想喝粥,姓鮑的立即就買來米煮上,大家吃飽後回家。蕓娘說:“今天出遊高興嗎?”大家說:“不是夫人真不能這樣(盡興)。”
大家大笑著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