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即上古之書,是儒家經典《六經》之壹,故又稱為《書經》,也簡稱《書》。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壹部史書,其體裁屬史料選輯,它的內容主要是商、周二代的政府檔案,如政府報告、公告、誓詞、命令之類,因而能說它是壹部遠古的政治論文集。在《漢書?藝文誌》和《隋書?經籍誌》中都言明《尚書》為百篇,但經過秦始皇焚書,《尚書》壹度散佚,到了漢文帝時,才由伏生口授出來,***28篇。這就是所謂的今文《尚書》。28篇中以朝代分,計《虞書》2篇:《堯典》、《臯陶謨》;《夏書》2篇:《禹貢》、《甘 誓》;《商書》5篇:《湯誓》、《盤庚》、《高宗彤日》、《西伯勘黎》、《微子》;《周書》19篇: 《牧誓》、《洪範》、《大誥》、《金滕》、《康誥》、《酒詰》、《梓材》、《召誥》、《洛誥》、《多 士》、《無逸》、《君奭》、《多方》、《立政》、《顧命》、《費誓》、《呂刑》、《文侯之命》、《秦誓》。
《尚書》是以記言為主的史書,其內容大都是歷史人物的言語以及朝廷的文詰。若按其 性質可分為以下六類:1.講述帝王事跡:如《堯典》,這已經能稱之為正式歷史;2.記載 典章制度:屬於後來誌書性質,如《禹貢》,能說是我國最早的地理誌;3.議論國家政治: 《洪範》就是箕子為武王論天地之大法、談治國平天下的道理;4.誓師詞:如《甘誓》、《牧誓》;5.策命:如《文侯之命》;6.誥:在全書中所占比重最大,其內容所涉及的範圍也很廣,有的是自上而下,也有的是自下而上。由此可見,前三類是歷史記載,後三類是文書檔案。雖然僅存28篇,但它所涉及的歷史很長壹上起堯舜時代的歷史。《虞書》這兩篇的內容上有較為密切的聯系,能看作是姊妹篇。《堯典》著重記載堯和舜的事跡,反映原始社會末期氏族制度解體的歷史。《臯陶謨》的中心問題是討論治國的方略,提出“知人”、“安民”,同時提出了 “五禮”與“五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