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36字小詩內藏太平天國聖庫,小學生能認全,奈何無壹人能破解,為什麽?

36字小詩內藏太平天國聖庫,小學生能認全,奈何無壹人能破解,為什麽?

寶藏,這個詞匯代表財富聚集之地,或為人之私藏,或為天工造物,如古今帝王陵墓,其內必然埋葬著數不盡的金銀財物,有如天地造化的礦產,隨意壹處便可成就富可敵國之家。所以關於寶藏、財物之類的討論,從古至今都是百姓閑談熱點,有多少人都幻想自己能尋到未現人世的大財,以求腰纏萬貫、縱情享樂。

關於人為私藏的寶藏,壹般情況下藏寶者都會留下相關線索供後人發掘,或是地圖蹤跡,或是家族口訓,當然更常見的還是“藏頭詩文”,而天下如今就有壹處這樣的寶藏,它不僅留下了地圖線路,還配有藏頭詩文,可惜我們時至今日也沒能破解這詩文內涵,找不到這批金銀珠寶,而它的埋葬地點,也僅是在南京城內;它就是太平天國時留下的寶物——聖庫。

無人可破的詩文

這處寶藏是太平天國覆滅前建立的,當曾國藩帶領大軍攻破天京的時候,當即便拿到了藏寶圖。曾國藩首先將破城之事報於同治皇帝,同治龍顏大悅,可曾國藩唯獨沒有告訴皇帝這批寶藏所在之處,只說未曾發現。有人猜測,或許是曾國藩已將財寶中飽私囊獨吞了,也有人說他氣不過太平天國的惡行,將這些贓物壹並銷毀了。當然這些都是傳說,沒人知道真正的情況是怎樣的。

這個藏寶圖在近些年又得以重現天日,具體路徑我們不得而知,但確信無疑的是這圖的確存在。這圖上的藏寶線路和地圖標註已經模糊不清,畢竟距離今天已過去百年之久,氧化腐蝕也早已蹤跡不顯,可旁邊有前人留下的壹段36字的藏頭詩,如是寫到:

兩江夾壹河、江江十八籮。

左壹丈、右壹丈、前壹丈、後壹丈;

跳壹跳、讓壹讓,壹腳踢出個元寶缸。

仔細讀起來,會覺得它不像是壹份具有高深文化造詣的詩文,但其中卻藏著大量財寶。我們可以來壹壹解讀。

這首36字的詩何意,諸公解否?

這個詩文,曾有人是這樣來解釋的:

它代表著壹個地理位置,這個地方同時擁有兩江壹河,而且河流處於兩條江之間;其中藏著許多財寶,十八籮並不是指十八籮筐,它只代表數量非凡的意思;左壹丈、右壹丈、前壹丈、後壹丈;是指藏寶範圍,換算成現在的單位在9平方米左右大小的空間裏;跳壹跳、讓壹讓,壹腳踢出個元寶缸,應當指的是稍加施工,便可挖出財物。

但這樣壹個地方著實難尋,因為百年之前和現在相比,許多江河名稱已發生變化,從歷史文獻去查找有多少存在誤差,便壹直沒能得到正確的地理方位。

還有壹種解法,其認為這首詩應該是藏頭詩,連起來讀就是兩江左右、前後跳讓,但具體代表什麽意思,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而最後壹種解釋則最為接近真實:兩江夾壹河,江江十八蘿,應指青衣江與岷江,中間大渡河。左壹丈、右壹丈、前壹丈、後壹丈,是壹個川字。跳壹跳是樂,讓壹讓,是指壹樣東西,具體何物,還有待查證,看到這裏的讀者,也可參與討論。

太平天國之聖庫

關於這寶藏具體位置,我們不再妄加揣測,因為著實沒有意義,如果真的能被我們破解出來,那這百年知曉此事的先賢大德豈不早已知曉,但我們可以了解這寶物的來源,說壹說它背後的故事。

19世紀50年代左右,中國經歷了封建時代以來最嚴酷的打擊,但並不像五胡十六國壹樣的自家攻伐,它是來自大洋彼岸的惡勢力威脅;來自遠方的狂徒在欺辱中國人民,我們的血性在壓迫中又壹次被釋放出來,以洪秀全為領導中心的太平天國運動展開,所打旗號之壹就是“殺洋人”,反抗受到的屠殺迫害;這運動的出發點是好的,為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而且剛開始進行得非常順利,壹路打到了北方。

在南方的太平軍則攻下了南京,在這裏建國定都,將南京改為天京;洪秀全眼見大業可成,受了半輩子屈辱的他覺得也到了該享清福的時刻,在天京城花費大量金錢修繕“天王府”,整個太平天國的領導階層盡皆沈迷於酒聲色之中,完全喪失了鬥誌。從這時開始,他們的奮鬥目標已經從殺洋人、立朝廷轉變向了老封建思想,每個人忙於爭權奪利、收斂財物。

而從洪秀全到達南京的十年裏,從開始就在搜刮民間財物,剛建都時聖庫內只有1800萬兩,短短幾個月時間,這批財物就變成了8000萬兩有余,可想而知其寶藏規模之巨大。可是到太平天國覆滅前夕,聖庫內只剩了不到百萬兩之巨,具體花在了哪裏、藏在了何處,無人知曉。

只可惜了這些從社會底層階級出身的領導集團們,終究沒能抵抗住金錢權力的誘惑,洋人還沒有打倒,自家倒是先激發了矛盾,因為權力分配不均等因素,石達開、韋昌輝、楊秀全、洪秀全等人互相攻殺,爆發了歷史著名的天京事變,造成全面戰線動蕩,直至潰不成軍。而後來曾國藩更是率領大軍壹路殺向天京,將盛極壹時的太平天國埋於歷史塵土之下,結束了轟轟烈烈的“救國護法運動”。

隨後當時任清軍間諜的張繼庚曾上書同治言道:寶物藏於水西門燈籠巷。既然有人知道這寶物所在地點,為何沒找到呢?我們不得不懷疑是否是曾國藩有些許動作。不過這批寶物消失了也好,畢竟這些金銀來的骯臟,全是貧苦大眾的血汗堆積而來。

寶物去向且留給後來者繼續尋找,至於何時覓得,目前看來仍是不可知之事,期待有人能快速挖出,這樣對我國考古事業也是壹大貢獻,因為隨同這些寶物壹起埋藏的必然伴隨大量文獻古籍,這將對於我們研究太平天國和清朝的具體歷史細節有莫大助益,他們到底藏了多少冤屈,又有多少真正的貢獻,這批寶藏很可能會給我們更加精確的答案。